加封“大學士”

生活圓桌

作者:古十九

裴老師從女子中專學校退休以後,到老年大學教電腦。接受新教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微博的個人資料,不再是某市重點實驗中專高級教師,升格為某市大學教師,學曆照舊:畢業於同濟大學。女兒曾有異議:“您不過到同濟進修過一個暑假而已。”裴老師卻理直氣壯:“結業證書蓋著同濟的公章呀,寫上‘繼續教育學院’的全稱,字就太多了。再說,我女婿是同濟研究生畢業呐!”女兒看母親的“粉絲”不過22個,放棄了打假行動。

老年大學的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電腦技能,除了上網,還有文字、照片、視頻的處理。有的在寫回憶錄,有的承接了同學聚會紀念冊或紀念光盤的製作任務。看學生們都學以致用了,裴老師也大受啟發,她的電腦應用另辟蹊徑——給她娘家續修家譜。

裴老師母親連育六女,最終收養了一個男孩。後來,六姐妹總共又生了六個女兒,其中大姐生了兩個,四妹終身未婚。大概是受姐姐們一發不可收拾的“女兒國”基因影響,那個領養的弟弟膝下也是女兒。裴老師的老伴笑說:“你們家的家譜最不值得修,弟弟不是親骨肉,兩代無一男丁,照傳統,女兒都不入家譜,家譜從你這輩開始,隻能留白。”

難道裴老師不能移風易俗?裴老師利用暑假回了一趟中原老家,將祖父兩房兄弟家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散居其他省市的,則分別打電話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了合乎規範,她還到區圖書館查閱了家譜體例。一個月後,裴老師將新修家譜的打樣稿拿給家人欣賞。前言寫道:“今天沒有尚書、進士、秀才,但對應的,就是官位、職稱、學曆,所以編撰的原則是,讓處長以上幹部、大專以上學曆和有特殊貢獻的家庭成員揚名於家史,為他們立傳弘揚,免其湮沒弗彰,實家門之大幸也。”

對於將不將弟弟載入家譜,裴教師本有一番猶豫。一來,他確非裴氏正宗血脈,再者,由於深受溺愛,少年時曾因打群架而被勞動教養兩年。好在家譜編修原則也有規定,觸犯國法和宗法的人,一般不允許上譜,是為隱惡。裴老師毅然將弟弟刪除。

剩下的,就是對上譜人員進行美化。裴老師的簡介與她的微博版沒什麼區別,老伴的名下注釋是:教授級高工、行業技術學科帶頭人。女兒是:畢業於某某大學,括號另注:“國家211工程大學”。親族中凡畢業自“211”、“985”高校的,都會特別加以注釋。如果不屬於這兩個係列,就含糊稱:國家重點大學。

最顯赫的,要屬裴老師的女婿。僅寫上兼占“985”、“211”席位的同濟大學怎麼夠?連她自己都與同濟搭上關係了,而女婿年方16歲就保送進了同濟,畢業後先讀了本專業的研究生,後來又念了MBA,乃雙碩士。這些贅述尚不足以表達裴老師的自豪,她便在女婿大名後加了一言以蔽之的三個字——“大學士”。女兒笑得打跌,直嚷,您幹脆替他立一座牌坊吧,正麵:“恩榮”,反麵:“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