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椅奶奶
生活圓桌
作者:包包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朋友圈被刷屏。轉發的是一張賣竹器的老奶奶的照片,被竹器疊加得碩大無比的三輪車和坐在小板凳上的白發老人的佝僂背影,在昏黃的路燈下,形成一幕蒼涼的街景。文字是這樣寫的:“老奶奶80多了吧,這4年來都能看到她拉著一手推車的竹製品在同一個地點賣,前年還看到她的先生,後來就她一個人了,吃飯睡覺全在上塘高架橋下,露宿街頭……”
這位老奶奶,很多人都聽說過,包括我。她推著滿得超乎想象的一車竹器在杭州城街頭艱難行走的故事,在報紙上、網站上、微博上相繼以不同姿態出現過,曆時有點久。老奶奶甚至成就了杭州城管的一段佳話,因此擁有“藤椅奶奶”的雅號。像我這類看客,每年都以為,這次城管幫她推車、幫她叫賣,一車東西賣光後,她終於可以回家安享晚年了。
可她,怎麼孤身一人的,今年又來了?
朋友圈裏的文字看似白描,實則煽情,所以連平時輕易不轉發的人都冒出來表現一下自己的惻隱。朋友A忙著找人代購,朋友B忙著替人采購,朋友C則拉來一個都市農莊準備批發老奶奶的滿車竹器,至於朋友D、E、F、G則及時地愛心傳遞,不知在他們各自的圈子裏,派生出什麼故事。
話說朋友B次日中午就跑到高架橋下找到了“藤椅奶奶”和她的一車竹器。因為替人采購,難免在價格上要弄個水落石出。一問之下,不免猶豫。既然初衷是憐憫,還價就顯得很無恥。於是敷衍藤椅奶奶改日再買。藤椅奶奶倒有心,特意囑咐13點到15點之間不要來。
開弓沒有回頭箭,朋友A、H和I公布於眾的高尚,豈能因為價格而退堂。隻有朋友C在商言商,作罷時還不免悵悵然。熱心的朋友B當晚再次跑到高架橋下,幹脆付完錢,把3倍於市場價、5倍於淘寶價的竹器往路邊一擱,從藤椅奶奶的推車上搬下一個兒童搖搖椅,陪著坐在小板凳上吃晚飯的藤椅奶奶開始閑話家常。然後故事就有了一個新的走向:藤椅奶奶嫌老伴“喜歡喝酒喜歡賴床”,老頭子活得好好的,卻“在老家偷懶”;藤椅奶奶心疼兒子“做生意辛苦”,她還有力氣,可以“幫幫兒子”。兒子自然不會讓白發老娘風餐露宿在異鄉的高架橋邊,所以她偷跑出來,在附近廠家駕輕就熟地批發了一批竹器,按慣例,在杭州從春末待到秋至。
由於前晚藤椅奶奶的背影刷爆朋友圈,朋友B陪聊的時候,順便幫她做了千把塊錢的生意,然後說了些“安享晚年”、“兒孫自有兒孫福”之類的臨別贈言,準備離去。把兒童搖搖椅往竹器頂上疊加時,順便問了問價格,報價“380元”,據稱白天賣“480元”,朋友B厚著臉皮還了價,藤椅奶奶答“那就420元吧”。
也許下一次出現的某個社交媒介,還會出現這樣的圖文故事:“這位在杭州沿街叫賣了17年竹器的白發老奶奶,如今已經分不清380元和420元哪個更便宜,但依舊露宿街頭。她逢人便說起身在老家的老伴和兒子,露出幸福美滿的笑容。但是,這不過是她美好的向往和回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