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醫院醫用衛生材料的管理(1 / 3)

加強醫院醫用衛生材料的管理

衛生政策與管理

作者:程曉

[摘要] 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及醫療技術水平的日益提高,醫院衛生材料的使用種類數量和金額在不斷增加,衛生材料的管理對於醫院的成本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衛生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加以分析,針對衛生材料進行規範化管理的幾項具體的問題提出操作建議。

[關鍵詞] 衛生材料;管理;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1-0137-03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臨床使用的一次性衛生材料和醫用高值耗材品種不斷增加,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在醫療成本構成中的比重不斷提高。衛生材料是醫院臨床及醫技科室在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及可反複使用的物品,主要包括:治療材料、診斷材料、放射材料、介入材料、口腔材料、心髒材料及一次性用品等[1],如止血器、手術包、鑷子、吻合器、膠片、起博器及一次性針筒等。衛生材料的使用比藥品要複雜,必須進行合理的分類,按用途可分為手術用特殊材料、介入診療用特殊材料、骨科材料、手術用一次性衛生材料、一般診療用衛生材料[2]、高值耗材等。也可按材料的使用收費情況分為以下幾類:不可收費、可收費經簡單醫囑患者可自行使用的、可收費必須經醫護人員操作的、可收費經醫護人員操作並可重複使用的材料[3]。

1 衛生材料管理現狀及問題

目前醫院衛生材料的管理大都有供應品種規格多、供貨廠商多的特點,采購、入庫、出庫,保證庫房衛生材料賬物相符是大部分醫院衛生材料管理的重點[4]。材料領用的管理、領用科室的賬物相符、與患者計費的相匹配、材料成本的計算和材料的內控管理流程,是目前衛生材料管理的重要工作。

1.1 招標合同管理存在漏洞

表現為招標合同和入庫時的品名及開具發票的品名不一致,容易發生品種混淆現象;其次材料入庫價格和招標合同所定價格缺乏核對。

1.2 領用數量不合理

表現為部分使用科室領用數量無計劃,缺少領用科室的使用及收費記錄,容易導致材料的浪費。

1.3 零庫存材料管理流程不規範

零庫存材料是指直接送達各使用科室先使用後入庫、入庫後即出庫、庫房沒有庫存的材料,一般為植入耗材,多以手工單據為主,根據已計費的植入單出入庫。在手工單據流轉環節中,如有丟失、塗改等現象難以核對,易發生錯賬漏賬現象。

1.4 內部信息數據不規範

表現為衛生材料的名稱不規範、規格不齊全、價格調整不及時、調價無監督,導致使用科室不能按準確的衛生材料名稱和價格及時記賬,易發生誤記漏記,致材料庫存不準確,不能進行準確的成本確認。

1.5 出入庫管理不規範

表現為衛生材料的發票和入庫單品名不一致,出庫單規格和實際規格不一致,另外材料的收費及科室的支出時間脫節,導致了科室成本核算時收入和成本不能同步配比,影響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1.6 醫院成本控製存在一係列問題

整體成本控製意識較為薄弱,成本核算較單一,管理製度不完善,職責不明確等[5]:首先采購缺乏計劃性,隨意性較強,醫務人員申購衛生材料時對數量沒有進行嚴格核算,在實際使用中浪費嚴重[6];其次衛生材料的庫存管理不嚴格;第三監督不到位。

2 提高衛生材料管理的對策

2.1 建立規範化采購製度

醫院應提高對衛生材料的重視程度,建立及完善采購申請及供應商資格審查製度,編製科學的采購預算,並嚴格實施[7],如發生緊急情況確需進行預算外采購,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批後執行。

2.2 加強合同管理、規範基礎數據

由專門的部門(采購部)管理合同,並根據合同所規定的品種、價格及供貨單位規範基本信息(名稱、規格、單價等)設置係統中的初始信息且控製設置權限,由專人管理並對其負責,建立完善的合同與材料的對應管理,做到每種材料的數據與合同相關的依據,實現動態管理,財務部審核其實施;其次,調價與入庫單、庫存進行係統關聯,最大限度保證了有序收費[8];再次設置係統自動對過期的“三證”進行篩查,對到期的合同進行提醒。

2.3 針對不同的衛生材料,製定不同的內控管理

2.3.1 非植入人體的可收費的常規耗材對手術材料中價值較高的非植入人體並且可收費的常規耗材,如縫合線、止血器等,可在各使用科室設置二級管理庫,衛生材料庫出庫到各使用科室,各科室在二級庫中入庫,然後根據收費係統中患者的計費情況下帳,並按月製作進銷存報表,明確此類材料的患者使用追溯,定期對材料進行盤存,可避免耗材的浪費和不合理使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