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書說道,展元和昆侖僧比試武藝,但是倆人卻各懷鬼胎,動了真手了。昆侖僧施展的是昆侖派的絕技。說起昆侖派,可能這個門派被廣大的讀者所誤會了。昆侖派可不是金庸中西域昆侖山的門派,真正的昆侖派起源於山東臨清,故又稱臨清派。昆侖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創始人昆侖大師的名字命名。這昆侖大師本來不是和尚,而是後周世宗柴榮手下的大將,柴榮駕崩時在外統兵。結果傳來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之事。昆侖大師明白時局已然改變,馬上改名換姓脫身歸隱,就在古臨清龍潭寺(此處今天在河北省臨西縣龍潭村)出家為僧。因當地戰火不斷,遂傳授村民與僧眾武藝,故創立臨清派係也叫昆侖派。真實曆史上昆侖派以十路潭腿為主要功法。名列宋太祖十八家之首。昆侖大師在世時曾經把潭腿傳授回族人,因此回教潭腿也是昆侖派一支。昆侖派曆史上高手眾多,明武宗時曾經和少林換藝,得羅漢拳。少林自此有了潭腿。在滿清時,因為參與抵抗運動,臨清被屠,僅有五十幾個僧眾逃出。後隱藏於清王府中傳承武術。直至清王朝滅亡,臨清派才又在世間出現。前世的霍遠還曾經去拜訪過當今臨清派掌門人隋世國,跟他請教過昆侖潭腿的奧妙。當然了,如今的這位三世比丘臥佛昆侖僧不是當年的那位昆侖大師了,而是他的直傳弟子,為了延續昆侖派的門風,才讓他也用昆侖為法號。
如今展元跟昆侖僧動起手來,昆侖僧可是有點吃虧,因為展元對昆侖的武功並不陌生,尤其是昆侖僧施展的昆侖潭腿更是有破解之法。昆侖僧連續施展了好幾套昆侖派的絕學,都被展元找到破綻,打的昆侖僧節節敗退。昆侖僧暗自有點氣惱,明顯展元的內功不如自己,但是居然僅僅靠著招式壓著自己打。所以昆侖僧無奈,隻能加大內家功的運用,想以力破巧!
展元見昆侖僧掌上用力越來越大,就知道昆侖僧玩不起了。偷眼看了看於和,見於和雙目微睜,滿臉淡然之色,但是時不時眼縫中精光直冒。展元心中一動,身子一晃跳出圈外,衝昆侖僧抱拳拱手輕施一禮:“高僧!休要動怒,展某服了!”
昆侖僧正要加勁,被展元這一句給攔下來了,擰眉瞪目道:“展少俠,你這是什麼意思?明明處於上風,居然先認輸,這不大合適吧?莫不是瞧不起貧僧!”
展元趕緊搖頭道:“展某哪裏敢小視高僧啊,實在是展某有傷在身,不敢再戰。”
“你有傷在身?我怎麼沒看出來?”昆侖僧滿臉狐疑的看著展元。
展元忙道:“在下曾受了人一掌偷襲,強咽下一口淤血,致使深受暗傷,一旦內家功力使用過度,便會發作。此事於老劍客是知道的。”
於和點頭道:“既然展少俠你內傷發作,就不要打下去了。”於和又對昆侖僧道:“高僧,你最近武功又有精進了。”
“多謝師尊!”昆侖僧趕緊衝於和雙手合十輕施一禮:“全賴師尊教導有方。”
於和衝他微微一笑,沒繼續說話。後麵夏遂良卻轉到於和身前說道:“啟稟師尊,請師尊為熊傑指點一下。”
“哦?指點什麼?”於和麵上含笑,輕輕問道。
夏遂良連忙說道:“我與熊傑相識之時就曾跟熊傑說過,他境界雖然高,但是卻有偏差,隻不過偏差在何處卻非我能指點。所用希望師尊能給與熊傑指教。”
於和哈哈大笑:“你這是拿為師來全朋友之誼啊!既然如此,君子有成人之美,那為師就勉為其難了!”說罷,點手喚展熊傑來到麵前,然後問道:“熊傑啊,既然遂良又成人之美,我也自然不會浪費了你這塊美玉。我且問你,你是否已經達到了武學觀微境界?”
展元微微點頭道:“我在一次大戰之時突然頓悟,不過跟高手對戰之時還是不能有效瞧出破綻。”
於和點頭道:“這說明你還是境界不穩,不能靈活運用。這個問題出在哪裏你知道嗎?”
展元搖頭:“我也經常在和人切磋中嚐試鍛煉觀微境界,結果還是失敗……”
於和突然擺手打斷展元道:“我問的不是這個,境界不是練出來的,而是跟你自己說的一樣——頓悟!所有的境界基本都是頓悟出來的。但是頓悟了之後就真的掌握了嗎?不一定。”於和自問自答道:“這境界是最難說清的東西,即便是我也很難說清境界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我倒是能猜到你的境界究竟問題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