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正式創業始於1983年。1983年舒爾茨在意大利旅行時,在米蘭喝到了他的第一杯濃咖啡,當時他就開始構思星巴克今天的樣子了。那時星巴克還隻是西雅圖市一個小小的連鎖店公司。它以銷售高品質的咖啡而出名,但是它隻有6家分店,隻銷售咖啡豆。4年後,34歲的舒爾茨籌集了400萬美元的資金,從當時堅持隻銷售咖啡豆的星巴克老板的手中把公司買了下來。舒爾茨把咖啡吧美國化的思路很快顯示出了成效,一種商品被徹底改造了,星巴克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花花公子》雜誌製作的一期“星巴克女郎”的專輯。
麵對星巴克突飛猛進的發展,華爾街的批評家們指出,再有兩年,美國咖啡餐飲市場就會飽和。舒爾茨卻對此不以為然:“那些整天談著飽和的人根本不理解我們的經營戰略。”
星巴克的戰略十分簡單:完全占領一個地區,使開辦的店麵出現“自相殘殺”的情況。一個新開的店麵通常會搶走附近另一家星巴克店30%的銷售額,但他們卻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把星巴克店開得到處都是的思路減少了供應和管理成本,縮短了顧客在各店之間行走的距離,同時增加了同一地區所有店麵的客流量。在一年裏,約有2000萬名顧客在一家星巴克店買了一杯咖啡。一般一名老主顧在一個月中就會來18次,在美國還沒有哪家零售企業有這麼高的顧客回頭率。星巴克自上市以來,其銷售額平均每年上升20%。即使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在其他零售商勉強維持生意的時候,星巴克的客流量每年還保持約6%—8%的增長率。更讓人注意的是,星巴克是在幾乎沒有進行廣告宣傳的情況下實現這些數字的,它每年花在廣告上的開支隻占其年收益的1%,而其他零售企業的這個數字一般都為10%左右。
咖啡王國傳奇的成就非一朝一夕之功,這源於其長期以來對人文特質與品質的堅持:采購全球最好的優質高原咖啡豆以提供消費者最佳的咖啡產品;不懈地追求高品位以成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時時處處體貼入微的關懷以提供顧客最舒適最優雅的場所。這也是星巴克的獨特魅力所在,同時也體現了獨特營銷的威力。在超市,速溶咖啡的售價是每小袋(1杯)1元,一般咖啡店裏的咖啡為10元一杯,在星巴克咖啡店裏,每杯價格為35元。然而,如此昂貴的咖啡飲料,人們為什麼還要鍾情星巴克呢?
舒爾茨微笑著輕描淡寫地說出了其中的奧秘:因為星巴克銷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們對咖啡的體驗。在舒爾茨微笑的背後,體驗變得如此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