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說:“袁世凱真能辦事,氣度也不凡;雖然習慣於玩權術使詐,但也是迫於時事,不得不這樣。”他還細述了見麵時的觀感:“跟他剛一見麵,他是至誠至真的樣子;進一步談,你會發現他話中有鋒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窺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對。等到日後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說的不一樣。他真是一個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家人同事眼中的袁某。

袁靜雪(袁世凱三女)印象中的父親總是軍人派頭:黑呢製服,站或坐時腰背挺直;平常少有笑容;生氣時罵“混蛋”;待部下很客氣,但他們都很怕他。統領軍人對袁世凱來說,“比起做文章來,到底容易多了”。一次閑談,張之洞問袁世凱練兵的秘訣,他說:“練兵事看似複雜,其實簡單,主要是練成‘絕對服從命令’。我們一手拿著官和錢,一手拿著刀,服從就有官和錢,不從就吃刀。” 誰暗殺了宋教仁?掌握政權時袁世凱53歲。他深知怎樣使舊製度運轉,但對新製度所知有限。同盟會領袖宋教仁深深專注於代議製民主的西方理想,起草了臨時憲法。1912年8月,他發動同盟會4個小黨派聯合組成新黨——國民黨。宋教仁希望用立憲手段管理國會,“駕馭袁世凱”,把他變成傀儡。

1913年3月20日夜,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槍擊身亡。3天內水落石出,牽連出袁世凱政府的內務部秘書洪述祖、內閣總理趙秉鈞。庭審前,凶手嫌疑人武士英突然暴斃在特別法庭的監獄,幾位涉案犯或下落不明,或逃到租界。一時間,《民立報》、《民權報》上滿是國民黨人的討袁檄文。國民黨人在長沙的追悼會上稱袁世凱是“絕大之凶犯”。

近年海外學者對這樁公案提出不少新證,認為宋教仁是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對破案出了大力的青幫大頭目、國民黨元老陳其美頗有嫌疑。陳其美最後也是在上海被暗殺的。

袁世凱從1903年起在中國搞軍事現代化,在華北組建了6個師的新軍,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新式軍隊。

直隸總督任上,袁世凱推行新政的主要成績是支持創辦實業、發展商業,地點在天津。1900年前,天津民族資本企業才四五家,袁世凱重用周學熙,創辦直隸工藝總局,幾年後發展到邊辦廠,邊辦相關學堂,使天津成為中國北方實業中心,機器造紙、織造、電燈、自來水、煙草企業,特別是年產水泥20萬桶的啟新洋灰公司,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

1905年,他督修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新易鐵路、中國和比利時合資建成的盧漢鐵路也與袁有關。

民國初年有一個民族資本發展的“黃金期”。一方麵它是“一戰”造成的;另一方麵,如果沒有袁世凱的近代化意識和對外開放,“黃金期”不可能形成。學者蘇全有認為,袁世凱的對外開放體現在兩方麵:開通商業“特區”,擴大開放範圍;引進外資,尤其注重僑資。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駱寶善說:盡管有私利交織其間,但袁世凱在推動中國走向近代化的路上確實做了很多實事。

(林媛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