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3年出版了博士論文《跨國公司戰略聯盟》。爾後,對跨國公司的研究仍然很有興趣。於是,決定寫一本關於《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研究》
的專著。適逢係裏要出一套“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學者文庫”,本書也被列入書單之中。
2005~2006年,我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全額資助,到英國裏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商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期間,有機會與許多跨國公司和國際商務研究的著名學者,比如鄧寧、巴克利、卡森、坎特韋爾、納魯拉等做麵對麵的交流,聆聽他們對跨國公司研究的看法和觀點,使我受益匪淺。坎特韋爾說:目前國際商務研究的熱點就是全球生產網絡。這大大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心。在英期間,我收集了大量的英文資料,經常與商學院的老師探討一些問題。卡森的觀點對我頗有啟發,他說:內部化理論也可以解釋全球生產網絡和外包。納魯拉是從事研發和技術創新的著名專家,他的研究領域很集中,所以他對某些問題經常有獨到的見解,寫出的文章都很有新意。值得一提的是,鄧寧、巴克利這樣著名的教授都非常地平易近人,而且對中國也非常了解。我不禁問自己,我們對國外的情況了解多少呢?
本書自2006年5月開始動筆寫作,直到2010年5月才基本完成。本書以汽車業為例,分析和論述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的發展特點和趨勢,研究模塊化生產方式對整車廠商與零部件供應商關係的影響。本書的目的在於對汽車業的全球競爭格局畫一個草圖,如此而已。
林季紅
2010年7月於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