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想到,自己能親眼見證這種事情發生,心中就忍不住有些微微的激動,他貴為一個城市的守護神,什麼事情沒有經曆過。
但是一想到,一個偉大的生命就要誕生,曉是以他這樣的身份,也還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
張凡掌控了自己的體內後,就想要感受一下精魄後期的實力怎麼樣,卻發現自己還是動不了,甚至都不能開口說話。
而這個時候,他才發現自己身體的異常,包裹著他身體的黑白二氣,正在劇烈的翻滾著。
在張凡的感覺當中,他的血肉裏麵,那些金色光芒,正在滲透他的每一個細胞,而他的意念,也在隨著變強。
他感覺一切開始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他‘看’到上官婷被白色的光罩籠罩著,他‘看’到威嚴男子正聚精會神的看著自己。
他也‘看’到,這個大殿的金色光芒,是從外麵彙聚而來,他想看看這些金色光芒的源頭在哪裏。
當他有這樣的念頭之後,他的意念就朝著大殿外麵伸延而去。
他又‘看’到了外麵在城隍廟遊玩的人們,他們要麼懷著好奇的心情而來、要麼隻是打發無聊的時間、要麼心中懷有某種信念。
但是無一例外,他們心中都有著城隍廟的存在,這就像是一種信仰一般,就是這種信念,一些淡淡的精神能量,從人們的身上飄出,朝著神像彙聚而來。
而更多的金色能量,是從城隍廟的外麵彙聚來,把神像侵染成了金色。
這一切,都是他的意念‘看’到的,或者現在不能稱之為意念了。
張凡的精神,也就是靈魂,經過了金色光芒的洗禮之後,就脫變成了另一種形態,更加高級的形態。
那是隻有到了鬼將級的修為,才能擁有的形態,它們被稱之為‘神識’。
‘神識’是修煉者的實力更加強大之後,靈魂所脫變出來的一種力量,這是一種內在的實力表現。
但是,想要意念形成神識,就要經過修為的突破,一般來講,隻有到了鬼將級的實力,意念才會脫變形成神識。
現在,張凡的意念,在金色能量的侵染下,已經形成了神識,而他的腦海,現在也應該稱之為識海了。
那些把精神能量獻給神像的人們,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精神能量彙聚去了神像,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張凡的神念朝著一對年輕的情侶飄去,他們正看著神像,男的正在給女的解釋著什麼。
“可是,這個神像這麼嚇人,真的能保護這個城市嗎?”
前麵這個女子說了什麼,張凡沒有聽到,但是他的神念飄過去的時候,正聽到這個女子有些怯怯的指著神像說道。
“當然會,你不要看他這麼嚇人,在古代,城隍神可是整個城市的守護神,‘城’是城池的意思,而‘隍’字,則是幹枯的護城河,這些都是保護人們的軍事設施。
城隍廟裏供奉的城隍神,多數在曆史上確有其人。能夠成為城隍神的人基本分為這樣幾類:
第一類是一些有政績的地方官,在去世之後,本地的百姓為了表彰他的功績,供奉為本地的城隍神,並且希望他在天之靈依就能夠保佑本地的百姓。
如上海奉賢縣城隍神周中鋐,是清代鬆江知府,生前為官清廉,最後為治理地方水患以身殉職,奉賢縣的百姓為了紀念他,供奉他為奉賢縣的城隍神。
第二類是國家的功臣,其生前曾經拯救了國家和百姓,人們為了表示感激之情,將他供奉為城隍神,這類城隍神中有普通的百姓,也有國家的功臣。
如浙江義烏縣城隍項顯佑,生前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1367年,江浙一帶大旱,項顯佑散家財賑濟百姓,救人無數,義烏百姓為了紀念他,就供奉他為義烏縣的城隍神。
第三類是生前正直的人,如為官清廉,為人正直等,去世以後,人們認為他在冥界一樣能夠保持其正直的品德,保護本地百姓,將他供奉為城隍神。
如北京城隍楊淑山,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以剛正不阿而著名。因彈劾嚴嵩的十大罪狀而被捕入獄,後為嚴嵩所害。北京的百姓就將他供奉為自己的城隍神。
第四類是行善的人死後成為城隍神,這些人通常在生前為本地的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同時希望他在冥界也能夠為老百姓做好事,就將他供奉為城隍神。
如烏魯木齊城隍神是陝西人紀永寧,相傳嘉靖三十一年地震,曾捐資埋葬死者四十餘人,多行善事,上天以其一心行善,封其為烏魯木齊城隍之神。
可見,城隍神作為城市保護神,老百姓希望能夠得到他的保護,所以,城隍神都是由一些公忠正直的人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