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的幾點思考
財經視點
作者:鄧洪豔
摘 要: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我國的金融服務行業日臻繁榮。除國有銀行之外,還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城市商業銀行,如北京銀行、青島銀行等,這使得人們對於金融銀行服務有了更多的參考性與選擇性。在商業銀行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其在財務管理上所出現的種種問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財務管理 相關對策
目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較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見的五大國有銀行之外,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也得到迅速發展,業務範圍越來越豐富,營業網點眾多,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的便利。當前商業銀行正處於內部機製的轉型期,因此在自身的財務管理上尚且存在著不足之處,針對於此,筆者展開了相關論述。
一、當下我國商業銀行在財務管理上出現的不足
(一)就財務管理體係而言,相對滯後
我國商業銀行在其財務管理上大多堅持傳統的分級管理、分級核算的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商業銀行總行負責本行財務的核算與管理工作,而下屬分行的財務管理人員負責本分行財務的核算與管理。這種分級負責、分級管理的機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導致了大多商業銀行在財務管理的權力上相對分散。不利於總行對於下屬支行的集中綜合管理,同樣也無法形成相對完整連貫的財務管理體係,進而使商業銀行難以充分發揮整體上的優勢。分級管理的機製,在權限下放的同時,也使得分行的財務權限明顯過大,總行還沒找到合適的製約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致使總行統籌能力削弱,導致係統內資源難以均衡,財務管理稍顯混亂。
(二)就財務管理理念而言,缺乏創新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變革與完善,商業銀行形成了眾多的營業網點,極大程度上滿足了銀行客戶的不同需求。業務的發展需要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跟進,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理念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個別商業銀行仍將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理念片麵的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目的,而商業銀行不同於企業,商業銀行運營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決定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在保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安全性與流動性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實現銀行的盈利性。一方麵,商業銀行高層領導在財務管理問題上存在著觀念上的誤區,即缺乏戰略成本管理意識,因此導致了商業銀行無法從戰略經營的角度與統籌全局的高度同銀行的收支狀況相聯係;另一方麵,從上至下的成本管理理念很難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缺乏對於銀行各項收支審核的執行力,開源節流的成本管理理念還需加強。此外,成本管理還未深入民心,銀行內部員工普遍認為財務部門主導著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工作,同自身工作無關,全麵成本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執行。
(三)就財務管理方式而言,有待更新
就我國現有商業銀行在其財務管理方法上同西方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落後,筆者認為這種落差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即一方麵財務管理上依舊采用相對傳統的會計方法,也就是財務會計方法,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對於財務管理往往是一種事後管理,也就使得財務管理工作成為了一種事後報告與監督的管理,而對於財務問題出現之初卻缺乏必要的監督,從而導致財務問題無法做到防患於未然;另一方麵,我國商業銀行在其成本預算方式上有待改善,筆者發現當前我國為數眾多的商業銀行依舊采用傳統的預算增量法,對於銀行財務的實際需求與現狀卻沒有充分考慮,從而很容易導致預算過度,形成資金的浪費。
二、商業銀行實現財務管理優化的對策
商業銀行要想真正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最為關鍵的對策就是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當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商業銀行唯有針對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提供專業有效的解決方案,方能夠實現銀行綜合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