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貴州省朗溪鎮糧食增產工程取得實效(1 / 2)

貴州省朗溪鎮糧食增產工程取得實效

建築與科技

作者:張金信 王霞

摘要:朗溪鎮位於印江縣東部,全鎮18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3萬人,耕地麵積1.3萬餘畝。其中田0.4萬畝,農戶5000多戶是貴州省100個貧困鄉鎮之一。玉米水稻是我鎮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習慣麵積玉米0.55萬畝,水稻0.4萬畝,玉米單產在350公斤左右,水稻450公斤左右。如何提高玉米水稻單產和經濟效益,是農技推廣工作的重點,通過近幾年的農技試驗示範推廣,水稻基本實現雜交化,雜交玉米推廣麵積在100%左右,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選擇適合本地區的優良雜交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平衡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技術能有效提高單產。根據縣農業局安排,我鎮是2011年全省糧食增產項目實施鎮鄉一,實施項目,水稻計劃0.4萬畝,玉米計劃0.55萬畝,示範點按技物配套,確保該項目的實施,完成農民增產增收目標。

關鍵詞:朗溪鎮糧食增產、項目主要措施

一、項目實施的基本情況

1、項目計劃水稻旱育稀植高產栽培3000畝,實際完

成4000畝,該項目涉及張家800畝、塘池500畝、川岩300畝、孟關300畝、打鐵坳700畝、屋基坪300畝、坪柳200畝、三村300畝、坪陽600畝,涉及9個行政村41個村民組,3292戶。項目區總戶數2500戶,人口15000人。

2、計劃雜交玉米育苗移栽5000畝,實際完成5500畝,項目區4000戶,人口2.2萬人,該項目涉及泡木完成500畝,鐵家600畝、三村500畝、河西800畝、打鐵坳700畝、坪陽1000畝、川岩400畝、大堯400畝、孟關600畝,共9個行政村48個村民組,受益農戶3200戶。帶動農戶4200戶。

以選擇適應項目區雜交玉米,水稻品種和高產栽培技術為載體,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以中心示範點帶動全麵,使該項目全麵實施超額任務完成。

二、項目實施的主要措施

(一)組織措施

1、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加強領導。成立以冉飛鴻任組長,張雄為副組長,張金信、田仁貴、王霞、吳林萍、田春元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技術組由張金信任組長,田仁貴、王霞為成員的工作小組副組長對整個項目實施監督,成員各施其責,確保項目實施。

2、村委會組織召開好糧食增產工程動員會議,落實種植農戶、麵積,並負責示範點種子、農藥、肥料運到示範點並發放到種植戶,保證麵積落實,確保項目實施。

3、技術組:搞好示範點和技術培訓,辦鎮級示範點2個,孟關150畝、張家300畝,村級示範點9個,培訓10期,培訓24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1500份,立足適時早播、重抓育苗,加大科技含量,徹底改變落後傳統栽培習慣,推廣旱育秧寬窄行規化移栽,病蟲害集中聯防,農技人員現場指導示範,確保畝株數和雙株移栽,為項目實施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二)技術措施

1、主要內容:項目區玉米全部用營養塊育苗移栽,適時早播、培育壯苗,品種選用遵玉13號和臨奧4號,旱地寬窄示範,實行平衡配方施肥。水稻采用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培育壯秧,品種選用崗優725,Ⅱ優58、實行平衡配方施肥,開展農技培訓示範,發放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