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嶺南地區居住小區景觀設計(1 / 2)

淺析嶺南地區居住小區景觀設計

建築與科技

作者:丁磊

摘要:本文主要對嶺南地區居住小區景觀設計構思及主要內容進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嶺南地區;居住小區;景觀設計

一、前言

嶺南地區居住小區的環境設計,首先就要針對嶺南地區小區本身特有的環境由大到小進行分析,包括自然地理、經濟及人文環境。大致來說嶺南地區居住人口密度大,高層建築多;夏季高溫炎熱、陽光猛、雨水多;建築材料品種繁多、新穎,植物品種多、生長迅速茂密;經濟發展相對較迅速,人們追求精神品味熱切;文化層麵接觸多樣化,中西文化結合點多等等……而每一個小區其側重點又有所不同。設計師隻有一一分析以上所有因素後,才能認識人們的真正需要,從而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營造出適合嶺南人居住的嶺南式居住小區。

二、設計構思

園林景觀被人們認為是鋼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綠洲”,是小區的“綠肺”,小區中自然景象如樹木、山水以及植物四季的輪回變換給人們視覺上的放鬆,提供了人們接觸自然的有效場所。因此為了營造親切宜人的環境,要在設計中有意識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小區景觀設計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體、山石、綠色植物、陽光等。這些要素引用得好的話,可以滿足人們對自然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全方位的需求,更深一層次的則需從文化心理上營造氛圍熏陶,讓居民產生共鳴與歸屬感。要做到這點,則必須從居民切身感受出發。

三、嶺南地區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1)水體。“水為萬物之源”,有水才會有生命。在嶺南小區中水體的設計尤其重要:一是生態上,炎熱的天氣需要適宜的水體改善小環境、降低氣溫,同時水景在視覺和聽覺上可以給人清涼與輕鬆的感覺,這讓水體設計顯得更迫切和必要;二是作為造景的中心,不管是簡約明麗的西式噴水池還是清秀婉約的中式湖溪,都是嶺南園林的靈氣所在。要做出賞心悅目的水景,首先尺度上應與小區整體環境相協調,比如位置關係恰到好處、空間大小關係適中;水體各要素的關係,水池、噴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間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屬要素很好襯托主體;人與水體的尺度關係即人的親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淺和形式等等……。

(2)綠化空間。作為小區中最大的開放空間,小區的綠地布局一般要求視野開闊、樹種搭配多樣、空間變化豐富,能夠較好地展現自然之美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首先綠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鋪底、喬遮蔭、花藤灌木巧點綴"的嶺南綠化特點,同時量化上盡量使其能發揮最佳生態效益。其次,樹木的種植方式上應由隨場地的規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賞樹木的姿態應孤植;利用樹木劃分空間,引導視線可以采用列植;在遊戲場地可以利用樹木圍合成獨立的空間,並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區域可種植滿足遮陽隔音的樹種等等。再次,樹種選擇上,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做到“適地適樹”。即根據氣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來選擇能夠健壯生長的樹種,通常的做法是選用鄉土樹種和地方品種,如前麵提到的嬉水池周邊的納涼樹池,所栽植的並不是名貴大樹,而是選用嶺南土生土長隨處可見的垂葉榕,一經栽種,生長旺盛,即時達到遮陰功能和景觀效果。在空間布局上體現點、線、麵相結合,注意再生空間的綠化等等以達到模擬自然,創造鳥語花香之意境。嶺南植物資源豐富,用於園林觀賞的植物更是種類繁多、品種優良,從視覺、嗅覺、聽覺上都能讓人充分享受大自然。如賞植物的芳香氣味能使人寧靜和諧,也能夠殺滅許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淨化空氣。嶺南地區有許多觀賞價值高、同時又能夠散發沁人心脾芬芳的園林觀賞植物,如雞蛋花、九裏香、茉莉、夜來香、米蘭、狗牙花、桂花、含笑、黃梔子、白蘭、檸檬桉等,在道路兩側適當點綴、在建築周圍種植,使小區呈現出視覺美外,也為味覺提供一個清新的天地。種植各種引鳥誘蝶植物,如:樟樹、構樹、台灣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黃槿、雀榕等,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嶺南地區適合園林種植的“花”通常指開花灌木和宿根地被,如毛杜鵑、黃素馨、大紅花、黃蝦花、龍船花、美人蕉等,還有許多蔭生灌木和宿根植物如紅背桂、蜘蛛蘭、文殊蘭、白蝴蝶等,其花葉均有很高的觀賞性。這些美麗的花木一般都種植在與人接近便於觀賞的區域,如道路的兩側、視覺的焦點、建築物的周圍、水麵的附近。居住區突出表現這些美麗的開花和色葉植物,令人心曠神怡。在嶺南小區的植物配置裏,有一點需特別注意的就是由於天氣熱、雨水多,建築旁不宜密植,應以小喬木為主,疏點灌木,以免影響通風和孳生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