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物業企業人才培養的問題
理論探討
作者:萬伏鬆
自我國20世紀70年末改革開放後,許多行業、企業便應運而生,這其中就包含了物業管理企業。所謂物業管理,是指受物業所有人的委托,依據物業管理委托合同,對物業的房屋建築及其設備,市政公用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容貌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並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物業管理企業在我國是從無到有,從零散型傳統企業向現代化、專業化、職業化、規模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壯大。從不為人知到家喻戶曉,而且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管理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城市化建設和推動中國夢實現的重要力量之一。
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發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底,物業管理麵積為145.3億平米,與2008年第二次經濟普查時,增長了16%,其中前三強為浙江、廣東、江蘇,江西省為第20位;物業企業數量,截止2012年底,全國有71000餘家,比2008年的58406家增長了23%,其中企業增長最快的前三甲是廣東6821家,江蘇5768家,山東4546家,江西省有1657家;物業企業從業人員,截止2012年底,全國共有612.3萬人,比2008年的250萬人增長了145%,而其中獲得物業管理師的有43919人,占比為0.7%,江西省從業人員為10萬人。
當代我國物業管理行業出現了以下特征,其表現為:1、物業管理業態的變化即由以住宅為主,向寫字樓、商業物業、工業廠房、步行街、街等綜合體的轉變;2、物業管理的開放度變化即以清潔、綠化、秩序維護、設施設備維護為基礎,向房地產開發前期規劃、設計、設施設備選用及個性化需求等附加值方向延伸;3、產業鏈的形成即包括裝飾維修,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文化健身,居家養老等行業;4、社會管理功能的加強,即在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地震、冰雪災害等大型項目和突發事件中,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可以成為重要的有生力量;5、經營模式的轉化即由單一服務提供者向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轉變,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服務創新型的服務提供商。
從以上統計數據和特征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物業企業發展迅猛,行業規模不斷壯大,但卻無法掩蓋存在的問題。筆者歸納了一下,有如下突出的現象:1、行業成本上升太快,價格機製失調,企業利潤堪憂;2、企業稅負過重和成本加大,造成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前景不妙;3、企業經營方式和手段欠缺;4、行業責任不清晰;5、地域發展不平衡;6、企業服務理念不強,人才隊伍匱乏等。
對於以上問題,筆者從職業教育的角度,就人才隊伍培養和補充,談談個人見解。
一、為什麼會出現人才隊伍的匱乏
物業管理企業是在改革開放後才出現的行業,我國的企業行業標準,管理模式,經營方式以及製度建設、法律法規等都是借鑒其它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一步步成長起來。在這其間,不論是投資人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大多沒有專業技能和經驗;又由於我國經濟發展迅猛,城市發展太快,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物業服務需求越來越多,因此物業企業迅速崛起,遍地開花,所需的物業專業人才自然供不應求,缺口很大。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職業教育培養水平較低和教育規模小,也是造成物業專業人才缺口的因素之一。
二、如何解決人才匱乏問題
從上麵羅列的情況,筆者認為,要解決當下物業管理人才的短缺,短時間內是無法完成的,隻有通過較長的一段時間,科學地、係統地規劃,通過引進、培養、培訓等方式,才能逐步地實現供需平衡。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步驟進行:
1、加強加快快人才引進。這是最快的方式,但這部分人才成本高,故引進的數量較少,而且基本以高級管理者為主。物業企業可以通過他們來整理企業的戰略發展思路,製定較為完善的製度和操作規則,可以規範從業人員的行為舉止、禮儀風尚,可以引領企業更快地走上專業化、規模化之路。並且還可以影響和教育一批企業的中堅力量,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例如,我國的萬科集團、萬達集團、保利集團等,他們的企業高管大部分是引進和空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