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口增長機製和影響因素研究
理論探討
作者:王靜文
【摘要】近年來,北京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環境、交通、資源等方麵的巨大壓力。本文在詳細闡述了北京市人口增長的曆史及現狀基礎上,結合相關理論分析了北京市人口增長的原因和機製,並為政府積極應對北京市人口迅速膨脹問題提出四點決策參考。
【關鍵詞】北京市; 人口增長; 影響機製; 政策建議
一、引言
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2114.8萬人,遠超過《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中的規劃目標(1800萬),且近年來以平均每年超過40萬人的新增常住人口規模迅速擴大。這種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必然引發“大城市病”,環境汙染、交通擁堵、資源緊張等問題日益突顯。近年來北京市采取了多種調控手段,以期控製人口規模加速膨脹,但效果並不理想。北京市人口增長的內在機製和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進行調控?理論和現實都迫切要求學者們盡快對上述問題給出合理的解答。
關於城市人口規模及增長的研究很多,學者們一般認為,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收入差距是決定城鄉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對城市人口增長產生重要的影響。[1]-[4]另外,還有學者認為城市規模[5]、資源狀況[6]、城市建成區綠化率[7]等因素也會對城市的人口增長產生影響。北京市因其特殊地位和近年來日益嚴重的人口問題,近年來逐漸引起學術界關注,學者相繼對影響北京市人口增長的因素展開理論和實證研究。[8]-[10]
總的說來,以上研究為本課題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和思路上的啟發,但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具體城市(如北京市)的規模增長機製研究相對較少。另外學者們在實證分析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時,相對缺少一定的理論依據。
二、北京市人口增長的曆史變化和現狀特點
(一)常住人口規模已超兩千萬,並持續擴大
1978-201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改革開放初期北京市常住人口隻有871.5萬。一直到1999年,人口規模擴大比較穩定,沒有出現明顯的快速增長。但是從2000年開始,人口迅速膨脹。到2009年,這一數字開始超過1800萬,並持續增長。雖然2010-2013年期間,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速減緩。但人口規模加速擴大的趨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扭轉。截止到2013年,人口已經增長至2114.8萬人。
(二)常住外來人口規模加速膨脹,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改革開放初,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長以戶籍人口增長為主。進入1990年代,外來人口增長速度逐漸提升。尤其是2000年以來,北京常住外來人口總量加速膨脹,從2000-2013年,北京市流動人口由256.1萬增加至798.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由18.78%提高到37.76%。與此同時,90年代開始,尤其進入2000年,戶籍人口增速逐漸落後於流動人口,在常住總人口中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97.5%降低至62.24%。
三、北京市人口增長機製和影響因素
既然北京市人口增長中有較大一部分是由於外來人口增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量人口湧入北京?我們以經典的推拉理論和個人決策的成本-效益理論為基礎,來解釋這一機製和影響因素。
根據推拉理論,我們認為北京市存在以下拉力,使得遷入者可以有更多收益,從而促使人口遷入。
1、北京經濟發展迅速,就業機會多。外來人口增長大量湧入北京,是因為北京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建設,以及由此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這樣使得遷入者獲得較多的工作機會的同時提高工資待遇。
2、區域發展不平衡。很多研究表明地區差距是導致人口遷移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較周邊城市相比,北京市集中了過多資源,發展水平較高,吸引該區域的人大量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