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厚禮遇張鬆獻(2 / 2)

張鬆見狀也是熱淚滿眶,遲疑半響乃道:“鬆亦思朝暮趨侍,恨未有便耳。鬆觀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亦非可久戀之地也。”這話一出,趙舒就知這幾日款待不是“肉包子打狗”,獲利甚豐,張鬆馬上就該發表賣主言論了。

果然在聽道劉備歎歎息自己“未有安跡之所”後,張鬆即刻道:“益州險塞,沃野千裏,民殷國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幾日辛勤耕耘,等得就是這一句,當下卻還要謙讓一番,道:“備安敢當此?劉益州亦帝室宗親,恩澤布蜀中久矣。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

張鬆不知虛實,急忙再勸道:“某非賣主求榮;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鬆此一行,專欲納款於操;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明公先取西川為基,然後北圖漢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鬆願施犬馬之勞,以為內應。未知鈞意若何?”向來賣主之人總能為自己編排理由,張鬆這一番話語卻還真說的是義正言辭。

劉備卻仍道:“深感君之厚意。奈劉季玉與備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罵。”

張鬆更是心急,如今賣主之言已出,怎能就此罷休?急呼道:“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這幾句對話,真讓趙舒覺得自愧不如,劉備心中千肯萬肯,卻總套擺出高姿態,倒讓旁人覺得是張鬆逼他一般。劉備又推讓了幾句,才道:“備聞蜀道崎嶇,千山萬水,車不能方軌,馬不能聯轡;雖欲取之,用何良策?”

張鬆早有賣主之意,準備多時,聞言忙取出一幅地圖,交與劉備道:“鬆感明公盛德,敢獻此圖。但看此圖,便知蜀中道路矣。”劉備忙打開一看,上麵盡寫著地理行程,遠近闊狹,山川險要,府庫錢糧,一一俱載明白,不由麵露喜色,卻仍道:“雖然有圖紙,奈何無人指引,亦恐不便。”

張鬆又道:“明公可速圖之。鬆有心腹契友三人:張任,法正,孟達,必能相助。如三人到荊州時,可以心事共議。”趙舒一直在專心聽他二人說話,卻不想張鬆密友中還有張任此人,不由納悶,是自己聽岔了,還是張鬆說錯了?

內應地圖一應俱全,劉備自是大喜,拱手謝道:“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厚報。”張鬆忙拜伏道:“鬆遇明主,不得不盡情相告,豈敢望報乎?”說罷作別。劉備又命孔明送出數十裏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