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1 / 2)

等回到劉備府中,眾人皆向劉備賀喜。劉備也心情舒暢,對趙舒我道:“若非經緯機警,備險失此次良機。”趙舒急忙道:“此皆仗皆主公威名遠勝,張鬆誠心折服,舒豈敢居功?”

劉備又將張鬆所獻之圖拿出,遞與孔明道:“軍師可令人描摹數份,分於幾位先生,早作謀劃。”趙舒卻道:“可否容舒先察看一番?”得到劉備允許,才接過打開,尋找雒城附近那條小道,卻見上麵赫然寫有“落鳳坡”三字。當下心中稍安,既然有這三個字,龐統日後應該會多加小心,是以不再多言,轉遞與孔明收下。

劉備從入川到奪取成都,將近三年,且戰事慘烈,趙舒打心眼裏不願跟隨前往;更何況留在荊州也離她要近些。是以兩日後孔明差人送來地圖,趙舒都束之高閣,並不關心。劉備卻時常派細作往來荊益之間,日日巴望川中來人。

建安十六年冬十月,益州使者才姍姍遲來,劉備急聚眾人過府商議。趙舒趕到左將軍府時,就見一名文士與劉備,孔明二人相談甚歡。劉備見他入內,急忙為其引見,來人不出趙舒所料想,正是法正。兩廂敘禮,重新落座。不時多時,下人奉上酒菜,數巡過後,劉備舉杯道:“久仰孝直英名,張別駕多談盛德。今獲聽教,甚慰平生。備敬孝直一杯。”

法正起身謝道:“蜀中小吏,何足道哉!蓋聞馬逢伯樂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張別駕昔日之言,將軍複有意乎?”

劉備沒有想到法正將此事會當眾說出,乃沉呤道:“備一身寄客,未嚐不傷感而歎息。嚐思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蜀中豐餘之地,非不欲取;奈劉季玉係備同宗,不忍相圖。”

法正頓時放下酒杯,正色道:“非正賣主也!益州天府之國,非治亂之主,不可居也,今劉季玉不能用賢,此業不久必屬他人。今日自付與將軍,不可錯失。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將軍欲取,某當效死。”

劉備卻仍不願意立時說出心意,拱手謝道:“尚容商議。”法正便不複再言,隻得重新坐下飲酒。宴罷,孔明親自送法正去館驛休息。劉備乃謂趙舒道:“先生之意,益州可取乎?”

趙舒尚未及回答,龐統便搶先道:“此天以資主公也。”龐統才幹雖重,卻未有軍功,在劉備心中仍隻有孔明,趙舒二人可計大事。是以劉備仍舊猶豫,道:“奈何劉季玉與備同宗,恐天下笑耳。”

龐統乃道:“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

公然以愚人相比,劉備拂然不悅,說道:“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吾不忍也。”

龐統笑道:“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湯、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