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使者到出兵益州(2 / 2)

趙舒決意不隨劉備入川,是以希望龐統能說動劉備,乃道:“士元金石之言,主公當明察之。”劉備見他也出言,才緩緩點頭。不時,孔明又至,仍是勸劉備克日入川。劉備才道:“備亦意入川多時,隻是益州有山川之固,沃土千裏,兵甲充足,賢士良將眾多,惟恐稍有不利,被天下恥笑。既然三位先生決意如此,備也冒險一行,卻不知哪位先生願隨備同往?

荊州政務孔明是抽身不開的,但是龐統打仗用計如何,劉備並不得而知,是以一雙眼睛隻望向趙舒。趙舒是執意不想離開荊襄,假裝沒有看見。龐統卻即刻起身道:“統願往。”趙舒頓時大喜,道:“士元願望,必能助主公成事。”

劉備微有不悅,乃道:“經緯不願同往?”趙舒急忙道:“荊州乃是主公根本,舒願留守此處,萬保無失。”孔明卻立刻道:“亮願留守荊州,關將軍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將軍領四郡巡江,子龍將軍屯江陵,鎮公安.則保荊州無憂矣。”

趙舒瞟了他一眼,心中暗罵不已,他這樣一通話已經將荊州各處隘口防守的如鐵桶一般,自己留下便是多餘。再看劉備一臉期盼,趙舒隻好無奈點頭,道:“既然軍師已早有安排,舒願隨主公前往。”

劉備頓時大喜,道:“如此甚好。”孔明也道:“經緯妙計百出,又是蜀中人士,定是主公良助。”趙舒急忙謙讓一番,抬眼卻見龐統臉上多有不悅之色,心道,你可不能怪我,是他們逼我去的。又想到要離開荊州數年,趙舒心中頓時黯然。

不過旬日,劉備分派妥當,便以黃忠為先鋒,魏延合後,趙舒,龐統為軍師,起馬步兵五萬,西進入川。行軍於途與民秋毫無犯,不一日便到西川地界,孟達早奉有劉璋之命引一軍相侯,言劉璋已在涪城恭候皇叔大駕。於是大軍又轉便涪城行來。克日即到,劉備大軍在城外安營,使人通報劉璋言來日城中相見。

安營妥當,眾人齊聚劉備帳中,行禮安坐已畢。劉備便拿出一封書信,遞與趙舒道:“永年派人從此書至,先生有何高見?”趙舒看後又傳示眾人,自己心中卻是猶豫不決,張鬆此信乃是欲使劉備就此斬殺劉璋,西川無主就可圖之。若按其意行事,奪川之日便可大大提前,隻是於劉備仁義名聲有損,又日後益州士民難以誠心歸附;但若不按其意,三年啊,趙舒將三年不能回荊州。

龐統也看完書信,然後對劉備道:“永年此議一勞永逸,統以為可行。”法正卻不以為然,道:“劉季玉親來相迎,若就席間圖之。恐寒西川士人之心。”

劉備仍舊冀望於趙舒,見其若有所思,問道:“先生可讚同此議?”

不管了,劉備仁義不仁義於自己何幹?趙舒打定主意,早回荊州,便要開口勸說劉備答應。卻忽聽帳外軍士稟報道:“主公,劉益州譴使勞軍,已至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