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六年四月,漢中王劉備於成都承漢統,繼皇帝位,改元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法正為尚書令,馬超為驃騎將軍,李嚴為車騎將軍,魏延為鎮北將軍。王世子劉禪為太子,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一眾文武皆有封賞。
趙舒仍守荊州,加鎮東將軍,與魏延同級,比之馬超,李嚴又差了一個檔次。關平加征東將軍,屯襄陽,互不統屬,也互不節製。自從費詩被殺之後,法正想也知道趙舒不會輕離荊州,也不再派使者來傳詔,讓趙舒去成都。趙舒原本以為有了關平在襄陽牽製著,法正怎麼也得讓自己喘口氣,那知道冊封將軍的詔書剛下來,緊跟著成都又來了一道詔書。
其大略意思是,劉備以關羽之死,其咎緣於孫權背信,派呂蒙偷襲荊州。加之曹丕稱帝,孫權稱藩,劉備便定於章武元年七月,從成都起兵伐吳。與孫權開戰,荊州自然就是前線,詔書上以趙舒為前督部,厲兵秣馬,準備糧草,等候大軍彙合攻吳。
趙舒送走天使,心中又是一陣苦笑,劉備伐吳的事情,詔書已經下了,看樣子是沒有辦法阻止。隻是荊州現在還在趙舒的手中,夷陵是劉備自己的地盤,所謂的“火燒連營七百裏”就不應該再發生了吧?
關興,桓易等人知道成都又來詔書,早就等候在外,趙舒讓家將請進之後,關興便迫不及待道:“某早說先生不止是個‘鎮東將軍’,怎麼樣?陛下又下詔書來,封了你什麼官?”
趙舒嘿嘿一笑,道:“這官可大了,前軍督部,開路先鋒啊。”
“先鋒?”關興一聽這話,頓時就興奮起來,急急問道:“陛下要開戰?和誰?曹魏,還是孫權?這幾個月沒有仗打,也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廳中關興,桓易,葉楓,天翼四人都是心腹,於圭也不是外人,趙舒便將詔書遞於關興,歎道:“是與孫權,陛下要為君侯報仇。”
關興看也不看,又交給桓易,喊道:“太好了,我這兩月,巡視竟陵,漢陽等地,就是想渡江先占了江夏,擒了高平再說。先生,你說吧,什麼時候起兵?”
“這事我說了可不算。”不愧是將門虎子,聽見打仗就這麼來勁,趙舒卻是不想過軍營裏的苦日子:“陛下定的是七月起兵,隻是讓先準備好糧草舟楫,沒有說攻打江夏的事情。”
此時桓易已經看完詔書,上前一步,道:“孫家在江東已立三世,急切不可圖。陛下不是一直貫徹聯吳抗曹的國策麼?如何現在本末倒置,放著國賊曹氏不除,卻先伐吳?”
趙舒看著桓易,笑道:“怎麼?呂蒙去世之後,桓大哥就不急著攻吳了麼?”玩笑之後,趙舒也歎氣道:“吾也不知道陛下是何打算,這事孔明,孝直在成都也應該阻止,卻不知為何已經定下詔書。而且詔書上也沒有說清楚,這究竟是臣下的意思,還是陛下自己拿的主意。”
桓易又道:“先生是不是應該上書勸諫一番?”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趙舒懶懶一笑,道:“這些事情該孔明,法正去做,吾隻要奉命行事就可以了。”說完又轉頭問關興,道:“荊州軍馬錢糧如何?”
荊州軍務,趙舒疏於打理,就交給他全權負責。誰知道關興也撓了撓腦袋,傻笑著望向桓易。桓易見關興看著自己,忙替他答道:“荊州軍馬加上襄陽征東所部,已近五萬,訓練也甚為純熟,隻是過半沒有經曆戰陣,真正上了疆場怕仍有不足。至於財糧方麵,稟承先生農商並重,兵甲屯田的意思,也頗為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