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韋武藝雖然還不及桓易,但以二敵一,卻又占了不少便宜,桓易劣勢暫時扭轉過來。再看趙雲獨戰二將卻渾無畏懼之色,反而越發精神,再戰得片刻,竟一槍刺中李韋大腿,頓時鮮血直流。李韋卻也剽悍,受傷之後攻勢越發凜冽,竟要與趙雲同歸於盡一般。
趙舒再無暇驚歎領略趙雲之勇,桓易,李韋二人都是心腹,不能有所閃失,急忙大聲喊道:“三位將軍且住。”
桓易見李韋受傷心知不敵,便護著李韋退下。趙雲也不追擊,立馬橫槍,冷眼看著兩人,一副天下之大,惟吾獨尊的氣勢。直等桓易二人帶兵退回城內,趙雲才抬眼看著趙舒,道:“將軍考慮如何?若不能見到陛下,末將隻好下令攻城了。”
桓易行軍一路不見趙雲蹤跡,知道必是走小路錯過,是以隻帶數百輕騎來援,加上城中軍馬也不是趙雲之敵。何況城中還有不少川係將領,誰知道他們心中作何打算?趙舒無奈之下,隻好道:“如此請將軍稍等片刻,吾便替將軍轉奏陛下,讓陛下定奪。”
趙舒見趙雲點頭同意,才讓桓易在城上守禦,自己與郭淮下城往劉備行宮而來。一路之上,趙舒與他都沉默不語,若是讓劉備跟隨趙雲回成都,自然對趙舒是大為不利,卻偏又想不出辦法應對。眼見將至行宮,就見一騎馬迎麵而來,馬上乘客乃是嚴鵬,看到趙舒與郭淮臉色不虞,乃笑道:“將軍是在為趙雲之事憂心麼?”
趙舒看他一眼,現在所以事情,與嚴鵬也脫不了幹係,趙舒自己還手握兵權,暫可自保。而他卻是一文不名,死不足惜,隻怕比趙舒更擔心此事,於是點頭道:“正是。”
嚴鵬卻笑道:“枉將軍聰明一世,卻偏偏糊塗一時。”靠上前低聲道:“將軍在陛下麵前做下這麼許多表麵功夫,陛下尚且不敢深信將軍。難道陛下就對孔明堅信不移麼?趙雲如今要迎陛下回成都,將軍大可若不其事,表示歡送,絕不留難。陛下此時已是驚弓之鳥,何去何從,隻怕自己也拿捏不定。”
嚴鵬所言確實不假,劉備是派人想要去成都報信,卻並不是就對孔明放心,而是想借孔明牽製於趙舒。趙舒要是心甘情願拱手相送,劉備隻會更加驚懼,說不得便留在荊州也未可知。嚴鵬一言點透,趙舒與郭淮都打開鬱結,舒展眉頭,一起覲見劉備。
禁軍統領被趙舒換成吳懿,並不是他就倒向於趙舒,隻是趙舒不能明目張膽的換上郭淮等親信,以免落人口實,吳懿乃是皇戚,隻然遍不會反對。而且這樣又增重了劉備對他的懷疑,終有一天會被迫投靠於趙舒。
劉備見趙舒身後郭淮全副戎裝,臉色極不自然,乃問道:“卿等前來,不知有何事表奏?”
趙舒答道:“啟稟陛下,趙雲率攻打長沙偏師,回至荊州,就在城外。”
劉備聽完臉上神色果然鬆弛不少,乃道:“既然如此何不宣來見朕?”
趙舒又道:“趙將軍將兵馬悉數屯紮城外,聲言要見陛下,若不能見到陛下,便要攻進城來。”
“反了他的。”劉備聞言勃然大怒,又隨即壓製下去,問道:“愛卿所言,可是實情?子龍隨朕甚久,斷不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趙舒點了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趙將軍卻無反逆之心,隻是法正之事,猶在昨日。趙將軍又聞陛下病重,是以見疑臣下,忠心可嘉。是以,微臣鬥膽請陛下出城安撫趙將軍。且陛下病情漸愈,荊州乃四戰之地,不宜久留,就請陛下移駕近日與趙將軍回成都。以免臣下再遭人非議。”趙舒朗朗說完,抬眼偷看劉備,果然如嚴鵬所說,臉上神色又十分凝重,似有大事不能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