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身後的數千將士也跟著重複了一遍,數千張嘴巴喊出來,自然比呂容一個人更有威勢。劉禪與張皇後手心裏,全是汗水,看來趙舒是必欲置張皇後於死地而後快。劉禪本來想請見趙舒,自己放下帝王之尊,軟言相求,或者可以保住皇後一命,可是趙舒居然不給他任何說話的機會。劉禪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轉對著吳班道:“主辱臣死,今日之事,將軍以為如何?”
外麵呂容的要求不僅過分,而且放肆,吳班的心中確實震怒,但麵對劉禪的這一句問話,他卻不得不慎重回答。幾年來,趙舒並沒有因為吳氏是皇親便有所為難,反而為他兄弟加官晉爵,就算是對方為了籠絡人心,但也不能不算是有恩有義。反說劉禪,自先皇去世之後,吳皇後升為吳太後,便幽居宮中,與吳氏兄弟根本沒有來往。而且劉禪並不是吳太後親子,所以吳氏與皇室的關係並不算是十分的密切。雖然劉禪平日裏或有意,或無意的拉攏二人,但畢竟他隻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給的也隻是限於口頭上的褒獎。
當然所謂的高官富貴,並不就一定是吳家兄弟願意效忠誰的決定因素。可就拿當前的形勢來講,為了一個空洞的“忠義”名聲,便將舉族的性命放在砧板之上,任由趙舒宰割,似乎也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再者,趙舒所欲者是要張皇後喪命,這與他吳班有何相幹?於是吳班很巧妙的回避了劉禪的問話,隻是拜倒在皇帝的麵前,不住的叩頭,並不作任何的回答。
劉禪看到吳班的表現,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仍舊顯得十分悲憤激動,大吼道:“國家養汝等何用?”便要去抓旁邊侍衛的佩劍,欲就地斬殺吳班。可身周圍的侍衛都是吳班部下,哪能讓劉禪得逞,都各自避了開去。張皇後看到劉禪如此失態,惟恐被趙舒知覺,大為不利,遂福拜道:“陛下,臣妾甘願一死以謝天下。”言訖起身,便要轉身下樓。劉禪自然知她要去自刎,本待上前阻攔,可踏出一步之後,複見皇後轉身,嫣然笑道:“臣妾能得陛下寵愛,萬死而無憾。願陛下善自珍重,以圖將來。國可無後,豈能無帝耶?”
劉禪見張皇後如此,又聽到下麵軍士再一次齊聲喊道:“請陛下賜皇後白綾。”知道自己若是再堅持下去,隻怕會引得呂容帶兵進宮,強行為之,啟時皇後連最後的尊嚴都沒有。劉禪閉上眼睛,不願再看張皇後,隻是微微的揮了揮手,然後便聽著張皇後輕盈的腳步聲漸漸遠去。劉禪的眼角終於滲出淚水,心中暗暗發誓,不誅滅趙舒,自己便永世不再為人。
呂容在下麵雖然不能聽見劉禪與張皇後的對話,但看著張皇後緩緩下樓,複見劉禪動作,便知其事已成,於是高聲道:“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身後一如張嶷,天翼等人也都跟著山呼萬歲。在這幾響震天的“萬歲”之聲中,劉禪知道皇後一去不返,更知道自己不能再表現出任何的悲憤,不能讓皇後與張紹白白的死去,於是努力平複心神,強自對著呂容,道:“朕已賜死皇後,大將軍可還有吩咐?”
呂容來之時本打算將張氏姐妹一並賜死,現下看到張皇後慷慨赴死,又不禁聯想到張遵母子之死,竟不願再言張霖之事。再者張霖一介女流,又非有皇後之尊,料來也興不了什麼風浪,就算是給葉楓留點顏麵,留下她一條性命也無妨。於是呂容再拜道:“大將軍再無他事。”劉禪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諸位可引兵散去。”呂容領命而起,卻並不就帶兵離開。劉禪知她是必須要證實皇後的死訊才肯離去,於是也不再多言,隻等著後宮傳來消息。
呂容今日幫趙舒鏟除一大憂患,在得意之餘,也知道自己作為有些過分,不禁想著回去如何向趙舒交代。心中正沒有主意,卻聽著後麵有人高聲喊道:“大將軍到。”大吃一驚,轉眼望去,果然看著趙舒帶人急馳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