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珠三角企業品牌資產生成及其與長三角的比較分析(3 / 3)

兩項措施的出台,對當地品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給品牌的創建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有利地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有利於推動品牌競爭的市場化和規範化進程。創建有利於品牌發展的健康環境相對於物質獎勵而言對品牌建設更加重要和有效。

(2)從生產總量與品牌數目的比較來看,珠三角存在著二者差異較大、極不對稱的特點,而長三角則相對較為平衡。長三角國家級優秀品牌產品行業覆蓋率較珠三角高,長三角分布在60個行業,涉及行業數占全國所有95個行業的63.2%,比珠三角多出17個行業。珠三角的某些行業雖然生產規模巨大,產量在全國的總產量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品牌建設情況卻不容樂觀,獲得優秀品牌稱號的生產企業數量極少。與之相比,長三角卻積極建設發展本地品牌,現在已經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並帶動當地的相關行業的高速發展,在很多方麵超過了珠三角地區。

比如服裝業,珠三角是全球第三大服裝出口基地,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2003年珠三角服裝企業近3萬家;服裝產品超過100億件,服裝出口達100億美元,占全球服裝出口額的5.2%。但珠三角的服裝大多是加工的“洋品牌”,僅僅是賺一點“加工費”,真正有名氣的服裝品牌是少之又少。相對於珠三角的尷尬狀況,長三角地區在過去10年來湧現出了一大批國家級的優秀服裝品牌,比如雅戈爾、杉杉、羅蒙、報喜鳥等。長三角的紡織服裝業發展迅猛,全國在襯衫、羽絨服、男西服、羊毛衫、羊毛大衣、皮衣和西褲7個產品共有59個“中國名牌”產品,其中有32個是來自於長三角,占全國的54.2%。據國家統計局不完全統計,2003年11月份浙江服裝業工業總產值達670.43萬元,出口交貨值為387.89萬元,全國排名第一,第一次超過了廣東。

又如皮革業,珠三角共有近300家上規模的皮鞋生產廠家,皮鞋的年產量超過10億雙,占全國42%;各式皮包袋年產量4億個,占全國總量的65%;皮箱類年產量1500萬隻,占全國總量的36%。在數量上都位居全國第一。但與之相對應的一組尷尬數字是:取得名牌資格的皮鞋生產企業僅有麗港鞋業等5家,產量為284.9萬雙,僅占全省總產量的0.4%,其中國家知名品牌生產企業僅1家。在由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組織的“真皮標誌產品”稱號評選中,選出的皮鞋生產企業共112家中,廣東隻有5家;27家皮具生產企業中,廣東隻有5家;167家皮衣生產企業中,廣東隻有6家。

再如家具業,目前珠三角家具企業達5000多家,占全國近一半以上,主要生產基地集中在東莞、深圳、順德和中山等地,有不少年產值超億元的大型生產企業。2000年廣東家具企業產值為360億元人民幣,出口額達18億美元,總產值占全國的50%,出口量占全國的2/3.但珠三角家具業的品牌建設情況相對滯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度普遍不高,企業品牌宣傳投入不大。珠三角在服裝、皮革和家具等行業的品牌建設之所以較長三角落後,一方麵在於企業的品牌意識不強,急功近利,缺乏品牌長遠規劃;另一方麵在於租牌、借牌現象盛行,各種所謂的“世界名牌”讓消費者真假難辨,使本土品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這對珠三角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相當不利。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企業品牌在地域上具有明顯的集聚性。在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選出的2001~2004年4年間的547個中國名牌產品中,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地共有226個,占全國的41.3%。這表明,中國的企業品牌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具有高度的集中性,這既是兩地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也有力地推動了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表明這兩地的企業品牌建設已具有較好的基礎,有可能在未來的若幹年內生成若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但這種狀況的令人憂慮之處是,從中折射出中國企業品牌建設在區域布局上的嚴重非均衡性及其背後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極度懸殊,從而一方麵有可能導致同一區域內同類產品品牌的惡性競爭;另一方麵使品牌內涵的文化要素缺乏多元性,最終使品牌資產生成失去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盡管珠三角和長三角在品牌建設方麵存在著某些異同之處,但從品牌資產生成的特點看,兩地企業所走的路基本上屬於基於企業行為的品牌資產生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