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故事,李嘉圖的父親是荷蘭猶太人,後來加入了英國國籍,由於他在證券交易所裏很講信用,深得同行們的欣賞,事業上發展很順利,不久就發了大財。
父親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接班人,從小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品德教育,教育他們要誠實守信,勇於承擔責任,在作決定之前要認真考慮,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不能輕易放棄。
李嘉圖9歲那年,有一天在放學的路上,看見一家百貨商店的櫥窗裏擺著一雙鞋口有皮毛的鞋子,式樣很新,從沒見有人穿過。李嘉圖心想,要是穿上這雙鞋同學們肯定會很羨慕。於是就想買來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回到家裏,他吵著要家裏人把那雙鞋買來。大人們說:“你沒看清那雙鞋的樣子,不一定適合你穿。”
可是他說:“我就要那雙鞋子,別的鞋子都讓給弟弟妹妹們穿。”
於是父親就答應給他買那一雙鞋子,不過條件是買來一定要穿,直到穿不上為止,李嘉圖爽快地答應了。
鞋子買回來了,他這才發現,這是一雙木鞋,是專門用來做樣品的。不但不舒服,而且當他穿著鞋子走在馬路上時,所有人都會盯著他看,因為這雙木鞋會發出很大的響聲,每走一步就“哢嗒”一聲。本來想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結果讓他在同學麵前丟盡了臉,全校都認識穿木鞋的李嘉圖。為了聲音小一點,他走路時不得不盡量放輕腳步。
一個同學問他為什麼不換一雙舒服點的鞋子。他說:“我已經答應我爸爸,隻有把這雙鞋子穿不上,才能再換別的鞋子穿。再說我已經把我的幾雙鞋子都送給弟弟妹妹了,沒有可換的鞋子了。”
那個同學說:“我可以借給你一雙鞋子,你可以在學校裏偷偷地穿,回家的時候再換上那雙木鞋。”
李嘉圖說:“謝謝你,可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經和爸爸有約在先,我爸爸已經按照約定給我買了這雙鞋子,我也必須按照當初的約定一直穿著這雙鞋子,不然就是不誠實,不守信用。我爸爸說,不講誠信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有成就的。”
就這樣,李嘉圖一直到腳長得穿不進去這雙木鞋的時候,才開始換別的鞋子。
這件童年的小事對李嘉圖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敢於承擔責任,一生都以誠信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後來,李嘉圖成了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
我們想想,為什麼李嘉圖穿著木鞋那麼難受還一定要堅持到底,答案很簡單,因為他答應了別人就要做到,那麼作為一個企業員工呢,如果你答應了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或者說你的客戶,你應做該怎樣呢?如果你想成功,那一定是兌現你的諾言了。
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必須果斷,答應別人的事情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完成,這樣,我們就不會出現一件事情要麼人人都在做,要麼沒有一個人在做。這樣做就顯得勞而無功,多麼的不劃算。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對來自台灣的老人為了堅守一個承諾,在連續虧損7年的情況下,仍在堅持。那是在1997年前後,這對老人到東南亞某國去旅遊的時候,當地一位著名的企業家朋友告訴他們:當地居民很喜歡吃中國的一種天然食品“宜賓蘑芋”,但可惜當地沒有人能開發出來,很難買到。這對老人聽後心裏一動,這不是一個絕好的商機嗎?於是他們向朋友承若:“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讓當地居民每天吃上中國宜賓的優質天然蘑芋”!朋友聽了非常高興,於是雙方約定:由這對老人回四川宜賓投資,專門開發優質天然蘑芋,朋友負責在國外的銷售。然後,這對老人馬上趕到宜賓,很快就辦起食品加工廠,並開發出優質的天然蘑芋。但由於成本太高,導致他們嚴重虧損。原因一是為保證蘑芋綠色、天然、無汙染的特點,在種植過程中不能施用農藥、化肥,故生產周期長,產量低,致使成本越來越高;其二是由於當地很多關係未協調好,致使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從而形成生產越多,虧損越大的局麵……
可是為了信守當初的承諾,虧損再多他們也要堅持,這一堅持就整整堅持了7年,也虧了7年。現在這兩位老人已70多歲了,當別人問他們:“老人家,這種虧本生意您難道還想做下去?”老人一臉嚴肅地說:“是的!為了遵守當初的承諾,虧本我們也一定要做下去。而且我們會讓我們的後人繼續做下去。我們堅信事情總會有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