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這個詞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流行語。人的日常生活中什麼都需要充電,手機需要充電、人的思想也要充電,頭腦也需要政治思想充電,企業的發展與改革也需要不斷充電,充電與精神的依賴是分不開的。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不斷地學習充電已經成為在職場上製勝的法寶。學校中學習的知識是我們進入職場的知識積累,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工作、生活中對於知識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先前的積累已經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必須通過“充電”來滿足為適應環境所需要的知識。
在職場中,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來競爭崗位,不要再以為老員工隨著工作年齡的增長而永遠領先新員工。事實上,很多有十年工作經驗的人往往還不如一個隻有兩年工作經驗的人做的好,因為老員工的知識體係沒有得到更新而顯得落伍,從而降低了他門的綜合價值和能力。要想在工作上永遠保持領先地位,不被時代淘汰,隻有經驗是不行的,必須持續給自己充電,接受一些新的培訓,學習新的知識,那樣才能永遠走在隊伍的前麵。
我朋友所在的小公司被一家法國公司兼並後,公司新總裁就宣布:公司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員工的法語太差,以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將通過一次考試來檢驗他們的法語水平。當其他的員工都湧向圖書館,開始補習法語時,隻有一位叫馬凱的員工和往常一樣沒有表現出緊張的神情。其他人認為他可能已經放棄這個職位了,但是當考試成績公布後,馬凱的成績卻是最高的。
原來,馬凱自從大學畢業來到這家公司後,就認識到:同別人相比,自己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在經驗上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從那時起,他就開始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來實現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雖然很忙,但是馬凱每天都堅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是在銷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的法國客戶有很多,但自己不會法語,每次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譯幫忙,有時翻譯不在或兼顧不上的時候,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影響。雖然公司沒有明文規定要學法語,但是馬凱還是自覺地學起了法語。
對馬凱來說,公司被兼並這樣的事情顯然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但是他能夠通過積極的學習,增加自己的技能,從而順利地適用了新任領導的要求。
馬凱的成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犧牲個人的休息和娛樂時間用來充電,是避免被社會淘汰的重要方式。當我們還在慶幸自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時,就要未雨綢繆,想象著時代變化,經濟不景氣,自己麵臨風險時的景象。製定一個目標,每天都給自己充電,是毋庸置疑的。
“充電”也是變劣勢為優勢的有效途徑,有著持續學習意識的人往往在進入職場之後,總能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已有的知識。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明顯的差距,那些原有基礎不太好的人往往會超越那些條件比較好的人,從而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下麵就是一個真實的事例。
2002年,有兩個年輕人同時應聘並任職於我的公司,一個是名牌大學管理專業畢業的小王,另一個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小趙。這兩個年輕人都很活潑,在公司擔任幾乎相同的職位,隻是低薪有所不同。一段時間過後,我觀察到小王雖然在大學裏儲備的知識很優秀,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務,但是好像過於自信,不喜歡征詢別人的建議;小趙好像覺得自己的學曆背景不好,很有壓力,每天仔細地觀察別人如何完成工作,並經征求領導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