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道:“想不到大人也對韓信有崇敬之情。”王邑道:“為軍之人皆道韓信用兵如神,傳說韓信著有兵書一冊,可惜已失傳,若得此兵書,死而無憾!”
劉秀心想道:“連王邑也聽說韓信著有兵書,那師傅所說韓信著有《韓信兵略》一定不假,隻是師傅所說的地下室在何處呢?王邑沒有得到《韓信兵略》,那地下室必定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可惜師傅死前沒有說清楚。”
劉秀道:“韓信的兵書真的那麼神奇?”王邑道:“你在辯論會所說隻是說了韓信的事跡,但未得韓信兵法之要領。為什麼韓信想到從陳倉殺出,如此迅速平定三秦?為何韓信敢背水一戰?他的要訣又在哪裏?後人學他背水一戰之戰法皆慘敗而終。劉邦奪他兵權後他為何又能迅速崛起,打下齊國?勇猛無敵的項羽為何拿韓信毫無辦法?最後敗給韓信?”
劉秀陷入深思。王邑所說這些問題讓劉秀對《韓信兵略》充滿好奇。
劉秀道:“韓信的確用兵如神,深得《孫子兵法》之要領。”
鄧禹插話道:“韓信帶兵比孫子更厲害,孫子兵法的精髓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韓信把孫子兵法運用得出神入化卻又青出於藍。韓信比孫子更厲害在於:一,韓信比孫子更有大局觀,戰略步步緊扣。韓信當初先出漢中,平定三秦做為漢軍根據地,再滅趙,滅齊取得大片領土,作為糧倉和兵源地。這樣進可攻,退可守,對項羽形成合圍。二,韓信比孫子更治軍有方,韓信軍隊紀律嚴明,個個勇猛無比。為何韓信的兵士個個不怕死,為韓信攻城略地,我到現在也想不通,或許這是千古之謎。三,韓信戰法變幻莫測,因地製宜,這點想必孫子也自愧不如。”
劉秀和王邑點頭稱是,劉秀道:“在酒館裏,你不是對韓信不屑嗎?為何現在卻又敬佩韓信?”鄧禹道:“韓信統兵的確是不出世之奇才,但其他方麵就差矣。”劉秀問道:“為何?”
鄧禹道:“那你說,韓信為何要受胯下之辱?”劉秀道:“這個天下皆知啊,叫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他不受胯下之辱,難道他真的拿劍去刺市井之徒?”
鄧禹道:“非也,難道他不會繞道而行?”劉秀道:“那市井之徒肯定不讓他走啊。”鄧禹問道:“然後呢?”劉秀道:“然後他隻能從那人胯下過去。”
鄧禹笑道:“韓信不敢拿劍刺那市井之徒,那市井之徒同樣不敢取韓信之性命。韓信若堅持不從胯下爬過,頂多受皮肉之苦,何必受胯下之辱?”
劉秀怔住了,竟然答不上話,如此之想法,還是第一次聽。
鄧禹繼續道:“韓信作為七尺男兒,竟然受瓢母之飯,這不可笑麼?若無蕭何賞識,韓信被餓死也未可知。”
劉秀道:“那時韓信也是逼不得已。”鄧禹問道:“劉秀,如今到處鬧饑荒,你為何不去受瓢母之飯?”劉秀道:“我能靠自己種田養活自己。”鄧禹反問道:“那韓信為何不可?”
劉秀再次被問住了。
鄧禹問道:“你知道韓信是怎麼死的嗎?”
劉秀道:“被呂後吊死在鍾室的啊。”
鄧禹道:“不對,他是蠢死的。”
劉秀愕然。
鄧禹繼續道:“韓信作為一個天才將領,一不懂謙虛,不把劉邦放在眼內,這叫目無君上;二不懂得避嫌,功高震主還持才傲物,得寸進尺。這不是找死麼?”
王邑插話道:“如果你是韓信,你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