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在長安見過李守,身高九丈,和李焉是同僚。李焉寫《李氏星宿》皆因李守的“劉氏當興,李氏為輔”的箴言。李焉受到誅殺,而李守在京城地位屹立不倒,這不禁引起劉秀的疑慮。
李軼把劉秀帶到李府,迎接他的是約莫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此人英俊健碩,眉目中透出一股英氣,劉秀不禁把警惕心放低了很多,此人不像大奸大惡。李通見了劉秀眼神中同樣帶著點錯愕,繼而恭敬道:“聽聞文叔一表人才,英俊非凡,一直質疑,如今一見,所言非虛。失敬失敬!”劉秀見李通如此恭敬,笑道:“你同樣一表人才,何須客氣?”李通道:“哈哈……好,那我們就不客氣。坐!”李通請劉秀落座後,給劉秀斟了一杯茶,道:“文叔兄,相信你到我府中已知我意,我就開門見山了。今四方擾亂,漢當複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如今一見,更肯定我的判斷。我李氏願肝腦塗地,任由文叔差遣,輔助伯升兄弟成就霸業。”
劉秀道:“你為何不直接找我哥哥哥商量此事?”李通道:“伯升難覓蹤跡,好不容易打聽到文叔常到宛城販賣。你兩兄弟,誰都一樣。不知文叔兄可有重振高祖霸業的雄心?”劉秀道:“聽聞你是巫縣縣丞,為何鼓動我們複高祖之業?”李通道:“以前是,現已辭官。王莽不得人心,烽煙四起,漢室當複興,我是良禽擇木而棲,不知文叔兄收不?”劉秀道:“李兄同意一表人才,何必屈才?我哥哥還在躲避官兵追捕呢,你何知我們就是你的高枝?”李通道:“伯升兄弟美名遠播,南陽人皆知。伯升遭官兵的追捕,所以舉義旗是你們唯一出路。綠林軍現在節節敗退,皆因他們為烏合之眾,沒雄心壯誌,隻要你們兩兄弟複漢室旗幟一舉,必天下歸附,霸業可成。這就是我父親所說的,得天道者得天下。”
劉秀微觀李通道:“我剛才京城歸來,見過你父親。你父親還在京城任職,你在此舉義旗,豈不陷你父親不義?且怕你父親姓名難保。”李通道:“這點你放心,我即刻派我侄子李季奔赴京城告知我父親,我計算過了,我們起兵之日,我父親已經離開京城了。”劉秀道:“你如何策劃這次起義?”李通道:“立秋那天,前隊大夫甄阜和屬正梁丘賜將會在校場舉行騎兵武士大檢閱,我們劫持他們發號施令正式起兵。”
劉秀心想道:“甄阜和梁丘賜平亂多年,經曆多次生死,警惕性非常高,陌生人根本近不了身,如何劫持?李通也太小看他們了。”劉秀沒有點破,道:“此事需從長計議,馬虎不得。”李通道:“當然,此事還需文叔兄回去和伯升兄好好商議,我在此靜候你們的好消息。”劉秀道:“好,在此別過,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