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光

素材運用廳

【熱點引入】

2014年12月19日,第三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隆重舉行。這是目前中國最高規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場彙集了全球華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獲獎者來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領域。他們每一位都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

饒宗頤

【推介詞】國學大師、香港大學榮休教授饒宗頤先生,在甲骨學、金石學、考古學、敦煌學、曆史學、目錄學等諸領域,敏感而專注,嚴謹而深入;他研究儒、釋、道,融會而貫通,得其三昧;對於境外學術及其與中華文化之關係的研究也頗有建樹,多發前人所未發。這些,早已引起世界學術界的關注,有些已被視為不刊之論。

他對中國傳統書畫無所不好,無所不精。其精,就在於他認真繼承傳統,卻又不拘守一家,彙通而自創。其書法,人們以其號稱之為“選堂體”;其畫,則重振白描,獨步新境;畫與書又皆具儒、釋、道三教相融之風。先生長年鼓琴,唯近年指力稍衰,不複撫弄。我們據其書畫、為人和文風,可以想見其琴音之古雋深沉,蒼勁幽遠。琴、書、畫,都是直瀉心聲的藝術,讀其畫、賞其字或聆其音,即可想見其人、其學。今日堪稱通儒者,饒公也。

【頒獎辭】且述且作,亦明亦聖,年近百歲,一顆童心。萬古不磨,中流自在。業精六學、才備九能,人謂東洲鴻儒;港島有君,方可謂東方明珠。他拓展了人類文明的眼睛,從精微到宏大。

譚 盾

【推介詞】譚盾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華人作曲家,也是唯一一個獲得格文美爾、奧斯卡、格萊美、德國巴赫等多個世界頂尖音樂獎項的華人音樂家。

從湖南農村走進美國紐約,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譚盾的中國情結始終不改。他將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把中國民間音樂作為創作的源泉,在音樂世界裏獨樹一幟,成就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傳世佳話。譚盾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不是輸出一種已有的古老,而是展現一種全新的創造。他已經是當代世界最前衛的音樂探索勇士,但在他的樂曲深處,人們總能發現幾千年前的東方天籟。譚盾讓世界懂得,中國文化雖然悠久,但它的生命基點卻永遠在前方。

【頒獎辭】湘江之水,漂染了美妙的音符,順著長江,融入了大海。金聲玉振,陶土紙火,他的音樂中,曆史和今天唱和,有大自然的呼吸,也有中國古老哲學的沉思。聽音尋路,他為世界的耳朵,描繪出令人神往的地圖。

方李邦琴

【推介詞】近年來,方李邦琴在中美人文交流領域的突出貢獻主要在於: 第一,為紀念抗日戰爭77周年,她組織籌建海外第一座抗日戰爭紀念館,還捐出位於舊金山的一座1000平方米的建築,作為紀念館的館址。第二是2009年起,她大力支持為美國快速培養漢語人才的“十萬強基金會”。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2014年春天在北京大學,國務卿約翰·克裏2014年夏天在華盛頓都提到“十萬強計劃”對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貢獻和深遠影響。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十一月APEC峰會中宣布十萬強的目標已經達到。

【頒獎辭】故鄉遠,音隔絕,五十年風雲從頭越。艱辛起步,揚帆商海,決勝傳媒,弱女子終成大業。為華人主張,為曆史留聲,無論是在華界社區,還是總統的講壇,她一直用世界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

吳汝俊

【推介詞】在日本,有一位家喻戶曉的華人藝術家,25年前,他移居日本,將博大精深而又燦爛美麗的中華文化帶到了日本,他就是吳汝俊先生。他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將中華文化友愛、和善的內涵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感染了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