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計劃與決策(4)(1 / 3)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多麼重要,而完成目標的整個過程可以不深究。因為領導的任務很重,不必每一件事情都親自過問,而那些細節問題可以讓下屬自己找方法完成。

在問題麵前,領導者要有立即決斷的魄力,確定自己團隊能夠實現的目標。這就需要領導者膽識過人,做事果斷,智勇雙全。勇氣是管理者必須具有的素質,缺少勇氣,管理者再怎麼聰明也沒有辦法在握有幾塊手表的同時還能準確判斷時間。

管理者還應該有去偽存真的能力,也許他的手上有幾塊表,那就需要從這幾塊表裏找出一塊比較準的,這也需要他們的辨別能力。

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隻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會更容易些。”這和手表定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要點回顧

我們從手表定律裏得到這樣的啟示:對同一件工作,不能同時確定兩種不同的目標;對同一件事,不能同時采取兩種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家企業,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及設置兩個不同的企業目標;對同一個人,不能有兩種不同的要求,而且不能同時有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他。如果不是這樣,標準越多,越會使事情陷入一團糟的局麵,指揮者和執行者都會不知所措。

布利丹效應——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布利丹效應”是從一個外國成語引申而來的,指代決策中猶豫不決、難做決定的現象。在14世紀的法國,有個叫布利丹的著名學者,有一次他給大家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頭饑餓至極的毛驢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終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活活被餓死了。”從這個故事裏,人們提取了一個專有名詞“布利丹毛驢”,這個詞用來比喻那些做決定時猶豫不決的人。後來,人們常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做決定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效應”。

決策者一定要及時抓住那些一閃而過的機會,明確新方向,聚集一切條件向著選擇的道路出發。企業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應該及時避免布利丹效應,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能夠在重要的時間內做出一個果斷、正確的決定。

從管理學的角度,人們分析出現布利丹現象是因為:第一,決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第二種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資本來做這個決定。在當今的企業經營裏,管理者們經常麵臨做決策的局麵,可是不少的管理者等待著事情變得清晰時再做決定。他們不知道,信息多到可以讓他們看清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刻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當你收集的信息足夠多時,對手也同樣得到了這些有用的資料,那麼大家都失去了這次寶貴的機會。因為機會和所得到的信息是成反比出現的,當信息很充分時,機會就一點點消失了;如果某一方麵的信息非常少,那麼機會就非常大。所以,當看到某個方麵的苗頭時,管理者就要當機立斷,抓住機會,搶在別人前麵。過長時間的考慮,常常會讓時機就此溜走,損失的更多。

在古時候的兵法裏,軍事家們清醒地認識到:“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企業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管理者們一定不要在做決定的時候猶猶豫豫,要當機立斷,以免延誤了企業發展的好時機。

舉棋不定是一種緩慢的自絕方式。英特爾的老總在回想公司當初的轉型時說:“路徑選錯了,你就會死亡。但是大多數公司的死亡,並不是由於選錯路徑,而是由於三心二意,在優柔寡斷的決策過程中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最危險的莫過於原地不動。”

有一個關於管理的故事:一家公司,企業發展的勢頭很好,而員工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遇到事情一定要爭論一番。管理者很頭疼,不知道按誰的想法做決定才正確,企業也因此止步不前。

後來一度導致這個企業家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竟然羞於見人,整日閉關修煉,看別人成功的經驗。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介紹一款可以幫助人做決定的機器,於是馬上買回了一台。此後,隻要輪到他做什麼決定,他就轉身去操作那台機器,然後再告訴請示者答案。

底下的員工不知道老板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聰明。一天,公司舉行了一次宴會,這個管理者喝醉了酒,就告訴大家他是借助機器的力量。

下屬非常興奮,覺得如果把這個機器卸開,進行一番研究,那麼不是可以多造些來賣嗎?於是他們就偷偷地搬出這台機器,用工具卸開,但是卸開後大家都傻眼了,因為這個機器裏隻有一個錢幣模樣的硬幣,它的正麵寫著“同意”,反麵寫著“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