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存(4)(1 / 3)

知識經濟引發的不隻是認識論的革命,它也帶來了學習上的革命。OECD(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的報告指出:“在知識經濟中,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可以決定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經濟的命運。”現代意義的知識是信息與人類認知能力的結合。客觀的知識僅僅是外在的信息,它不能直接形成生產力,隻有當其內化為生產者和管理者的學識後,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以知識經濟所帶來的學習上的革命就本質而言,乃是一種知識的創新。

殼牌石油公司總裁曾經說:“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或許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財富》雜誌也有類似的話:“拋棄那些陳舊的領導觀念吧1 21世紀最成功的公司,就是那些建基於學習型組織的公司。”

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更息息相關、複雜多變,隻有增強學習能力才能適應此變局。任何企事業單位都不能再隻依靠像福特那樣偉大的領導者一夫當關、運籌帷幄和指揮全局。未來出色的領導者,乃是能夠用學習創新來凝聚組織的人。

這裏需要澄清的是,管理學上所說的學習,不同於在校學習,它是一個有特定業務組織的學習,它是一種對既有狀況不滿足的心理狀態,一種對組織既成的基本假設、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管理理念、組織成員逐漸養成的思維方

法的反省和調整能力,其次才是技能的學習。

傑克·韋爾奇認為,學習是持續不斷地提高公司的基本智力,它是使公司取勝的因素。而且,要啟發人們去學習,因為他們從學習中獲得的興奮和能量是巨大的——這是使一個組織變得精力充沛的辦法。

一個組織具有競爭優勢,乃是以學習為核心,通過領導者和員工共同努力,使其成為成長的基本戰略。營造一種使員工沉浸其中的學習氛圍,使組織成為一個以創新為指向的學校,使工作成為被支付報酬的學習,這將成為當代領導的首選工作。

如果一個組織的成員(包括領導、員工)都是沉浸在學習的心境中的人,那麼,這個組織就會少去許多“辦公室政治”。學習欲望淡漠,學習能力低下的人常常愛無事生非,思想陷入呆滯。

領導者必須向組織發起挑戰,提防阻礙學習的病毒滋生、蔓延,要讓“我們這裏不需要創新,隻需要老老實實地做事”等詞句成為禁語。領導者要使員工總是有一種對於新的東西的饑渴感,讓每個人早上睜開眼睛就躍躍欲試地想學習,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驅動力,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快樂享受。

★創新活力的六大規則

有一個人曾經問愛因斯坦:思維的特點是什麼?愛因斯坦回答說:“如果讓普通人在幹草垛裏找一根針,那個人在找到一根針後就不再找了,而我則要翻開整個草垛,把所有散落在其中的針全部找出來。”這種由一點出發,持續擴散、不斷延伸、深入探索和力求創新的思維方法成就了愛因斯坦。

在一個競爭日益加劇、領導模式日新月異的時代,資本力量的重要性已經讓位給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存。領導必須實施種種規則,創造出極具創新意義的組織機構,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像細胞一樣分裂再分裂

人類胚胎是通過細胞分裂發育的:1個細胞分裂成2個,然後是4個、8個、16個……有些細胞發育成手和腳,有些細胞發育成骨骼或其他組織。分裂和分化是成長的關鍵,對於一個機構而言也是這樣。如果一家公司不再分裂分化,其創新就會受到抑製,發展也緩慢下來。

當原版音像公司剛剛顯露出發展停滯的跡象時,總經理理查德·布蘭鬆就讓副總經理、銷售副經理和營銷副經理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他甚至安排他們到新的辦公樓上班。一夜之間,這些人不再是副經理,而搖身一變成了負責人。他們把原版音像公司發展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獨立錄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