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領導的優秀素質(1)(1 / 3)

真正優秀的領導的內在本性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他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做人必須要既有原則又有靈活性,有才無德不會得人心,也不會成大器。

其次,要有淵博的知識。隻有具有雄厚的知識做基礎,一個人才會具有自己的看法、見解,才不會被社會中紛繁複雜的現象所迷惑,才能在企業管理中做出科學的決策。在現在的知識經濟大潮中,一位優秀的領導不僅僅需要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廣博的知識結構。

第三,領導具有優良的心理素質,他們能在巨大的壓力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

第四,領導應當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熱烈而穩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於古語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良好的品德

領導不是超人,我們不能指望他完美無缺,全無瑕疵。但領導作為企業的掌舵人,理應給員工樹立起一個典範。領導人的品德包括兩方麵:一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從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個人品質的角度出發,正直和誠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二是職業道德,是領導作為一家企業的指揮員的角度出發。

美國管理學會(AMA)曾做過一項調查:由大約1500位管理人員列出他們最欣賞的部下、同事和上司所具備的晶質。

他們總共列出225種品質,經研究人員整理後,歸納為15大項,包括:

(1)氣度恢宏(胸襟開闊、有彈性、能包容人)。

(2)有才幹(有能力、有效率、做事徹底)。

(3)能與人合作(待人友善、有團隊精神、肯配合別人)。

(4)可靠(值得信賴、有良心)。

(5)有決心(工作勤奮、有幹勁)。

(6)公正(客觀、前後一致、民主)。

(7)富於想象力(有創造力、富有好奇心)。

(8)正直(可信、有人格)。

(9)聰明(靈活、善於推理)。

(10)有領導能力(能鼓舞士氣、能決斷、能指明方向)。

(11)忠誠(對公司或對政策忠心)。

(12)成熟(有經驗、有智慧、有深度)。

(13)坦誠(不拐彎抹角、率直)。

(14)能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尊重別人)。

(15)能支持別人(能了解別人的立場並提供協助)。

這15大項中,屬於道德品質範疇的有4、6、8、13、14,屬職業道德範疇的有1、3、5、11、15。

同一調查表明,這些被調查人員認為上司應當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一是“正直”,二是“有領導能力”,三是“有才幹”。

正直和誠實是領導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修養。美國政府曾做過一次針對領導素質的調查,曾要求接受調查的人就不同特點或能力對公司事業前途造成的影響力打分數。被調查者都是公司管理人員。結果表明,“誠實”這種品質的得分最高,75.2%的人認為“誠實”對事業前途“極有影響”。“正直”和“誠實”,這是起碼的道德準則。

現代公司領導方式的發展趨向表明,傳統的權力觀念已經動搖了,靠個人的一言九鼎和威嚇欺詐等手段不能適應社會要求,領導行為愈來愈需要在被領導者受到吸引和感召的前提下進行。領導要和自己的下屬之間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勉勵的關係,正直和誠實取代了虛偽和奸詐,道德的約束取代了不道德的、不把下屬當人看待的淩辱和彈壓。

領導者以誠待人,別人也才會以誠回報。這樣就會形成暢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饋,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隔閡和信息傳遞阻力。

領導的道德品質在公司內有很強的示範效應,上行下效,傳染性極大。往往存在這種情況:一個道德修養好的人,可以改變自己周圍很廣的一塊環境,形成正直的風氣;原本好端端的團體,來了一個不怎麼高尚的“頭兒”,過不多久,春風散盡而邪氣彌漫。因此,高明的企業領導人,總是很注重自己的道德約束,注重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注重處理與同事、下屬、家人的關係,保持一種較為完善的風範。我們不能要求領導在道德方麵都是完人,無懈可擊,但是“正直”和“誠實”卻是基本的要求。

道德水準的高低同一個人的信念和理想有關。最高道德水準就是富於獻身精神。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人,就不能僅從道德方麵分析他,他的行為是受其絕對利己主義的信念支配的。同樣富於獻身精神這種道德風範,也是和一個人以社會為公、以天下為公的理想分不開的。崇高的目標導致高尚的道德品質,高尚的道德品質又會形成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領導的道德觀念直接決定了他對別人的看法。自己是正直、誠實的,而且表現出了自己的正直和誠實,就把別人也看成是正直和誠實的,別人也就以正直和誠實約束自己。隻有抱著“善”的觀念看待下屬,才會對下屬懷著真正的關心、鼓勵和同情心,才會在公司員工中形成一體化意識。把別人都看成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歹毒陰險的小人,行為上就必然會有所體現,這樣,人心就必然渙散,就會造成下屬對上司的猜忌、背離。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切的,喪失了人心就喪失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