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討的乞丐。他們與人見麵,張口就說“我的命運太差”,閉口就說“我的工作讓我很煩”,將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無數小事與無盡煩惱向別人傾訴,哀歎不已。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有煩惱,而別人有什麼義務浪費時間聽你那容易破壞心情的過分嘮叨與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隻能引起別人的厭煩而不是同情。
抓住要點,長話短說,是贏得聽眾喜歡的一件法寶,也是一種說話的謀略。
德國著名詩人和戲劇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討厭那些冗長單調而又沒有多大效果的會議。
一次,有人請他參加一個作家的聚會,並讓他致開幕詞。布萊希特公務纏身,不想參加,便委婉地拒絕了。哪知,舉辦人並不罷休,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直至布萊希特無可奈何地答應為止。
開會那天,布萊希特準時到會,悄悄地坐在最後一排。主辦人看到後,把他請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開始,主辦人講了一通很長卻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的賀詞,向到會者表示歡迎,然後,高聲激動地宣布:
“現在,有請布萊希特先生為我們這次大會致開幕詞”
布萊希特站了起來,快步走向演講的桌子前。到會的記者們趕緊掏出筆和小本子,照相機也哢嚓哢嚓響個不停。
不過,布萊希特卻讓某些人失望了,他隻講了一句話:
“我宣布,會議現在開始”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長話短說,最重要的就是說出你要談論的主題,其餘的客套話盡量少說或不說,這樣你的聽眾才不會感到心煩意亂。
當然,長話短說必須針對特定的對象。假如對方跟你並不是很熟悉,而你則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是必讓人感覺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說來,針對那些跟自己關係比較熟識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如:商業談判、會場、做報告演講等。如果能夠做到抓住要點,一針見血,沒有那麼多冗長的廢話,就會很快地吸引聽眾,使他們迅速地進入主題,而一味長篇大論,則會始終不得要領。
禁忌優柔寡斷
如果將領導者對整個組織進行領導的整個過程比作下棋,那麼各人有各人的下法,但最令人討厭的就是“悔棋”,走棋之前不仔細想一想,出麻煩了,方知走錯了一步。
朝令夕改、優柔寡斷,用悔棋來比喻是再恰當不過了。朝令夕改其實是領導者優柔寡斷的表現,不但削弱了命令的力量,而且會逐漸削弱發號施令者的權威,老是“悔棋”也就沒人跟你下了。同樣號令改多了,這個領導的威信就沒有了。沒有誰願意服從這種處世輕率,決策不顧後果的領導。這樣的領導以後再發號施令或做工作將會越來越難,因為你已經使得你的部下無所適從,疲於奔命了。
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自己的堅定性,培養自己言與行的慎重,即所謂三思而後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決定了的東西就不要輕易地改變,即使這種決定有點小毛病,隻要不會對全局造成嚴重的影響就應“將錯就錯”,當然這樣說並非要我們的領導“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領導者犯了彌天大錯,卻要執行到底,那麼,這個組織就危險了。
禁忌不懂裝懂
如果凡事都一無所知,心裏便容易產生唯恐落於人後的壓迫感,這也是人們常見的心態。在絕不服輸或“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領導處處裝腔作勢不懂裝懂,以此來保全自己的麵子。
這樣的領導並非是直率,就連單純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賣弄一番,看起來好像是很精於大道理,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說穿了隻是由於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所產生的虛榮心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