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邏輯零亂
在敘說事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層次清晰,條理分明。所以,在交談以前,必先在腦子裏將所要講的事物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幾個清楚明確的段落,摒除許多不大重要的細節。不然的話,說起話來就會拖拖拉拉,夾雜不清了。特別是當一個人敘述自己親身經曆的時候,更容易因為特別起勁,巴不得把所見所聞全盤托出,結果卻叫人聽起來非常吃力。
6. 矯揉造作
矯揉造作有多種形式的表現,有的人喜歡在交談中加進幾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歡在談話中加進幾個學術性的名詞;有的人喜歡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掛在口頭;有的人又喜歡引用幾句名言,放在並不適當的地方。這會讓人覺得你在賣弄學識,故作高深,還不如自然、平實的言語更容易讓人接受。
禁忌隻顧自說
世界著名記者麥開遜說:“不肯留神去聽別人說話,是不受人歡迎的第一表現。”
交談是兩個人的事,應該形成一種交流,可是自說自話者常常隻說自己那方麵的事。他不管別人接受不接受,或對別人的話置若罔聞,自己說自己的。
如果在與下屬談話中,你一個人一直滔滔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傾瀉著,那對方就沒有說話的機會,完全是你說人聽了。這樣你肯定不會受下屬歡迎。
每一個人都有著他自己的發表欲的,如幾個人聚在一起講述故事,甲一個一個地講了好幾個了,乙和丙誰不都是嘴癢癢的,也想來講述一兩個。可是,甲隻管滔滔不絕地一個一個地講下去,使乙和丙,想講而沒有機會講。我們試想一下,乙和丙的心裏一定不好受。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說話的機會,專門聽某甲的講話,自然會沒有精神聽下去,隻好站起來不歡而散了。
一位鋼鐵大王說:“傾聽是我們對任何人的一種至高的恭維。”心理學家傑克·伍德說:“很少人能拒絕接受專心注意、傾聽所包含的讚美。”所以說,注意傾聽別人的講話,而“傾聽”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讚美和恭維”。
你如果能夠給別人有說話的機會,你也就給人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在接著交談中你就更容易乘風遠揚。順利抵達自己說話的目的地。
禁忌揭“老底兒”
領導在與員工交談的過程中,有的時候為了讓員工產生親切感,難免說一些隨意的話題,但是即使關係比較好,身為領導也有幾個相當忌諱的話題,下麵我們來一一介紹。
1. 員工的隱私
隱私是員工所擁有的一些不願公開的秘密。除非是員工主動告訴你他的隱私,否則不要隨意去打探員工的隱私。尊重員工的隱私,是尊重員工人格的表現。如果領導不顧員工保留隱私的心理需要,盲目懵懂地去詢問員工的隱私,就會影響兩個人的談話效果,還會讓員工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印象,進而損害領導和員工的關係。即使是員工主動將自己的隱私告訴領導,來征求領導的意見和看法,領導也應該注意回答的內容,不要得意忘形,像一個專家一樣出謀劃策、說三道四。隻要說一些象征性的話就行了。如果員工非要領導說一些建設性建議,領導不妨給員工講一個故事,說他有個朋友曾經也遇到這樣的事情,結果是怎麼樣解決的,僅供他參考。這樣即使建議沒有任何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後果,領導也沒有必要自責什麼,員工也不會將過錯歸結到領導身上。
2. 員工的傷心事
員工的傷心事不能當作談話內容,一來是因為員工的傷心事並不想被很多人知道,除非這個員工心理上有某種急於傾訴的需要;二來員工如果沉湎於傷心事中,就很難和領導交談下去,因此領導要極力回避別人的傷心話題。雖然通過同情別人往往能夠贏得別人的好感,但是提及別人傷心事的辦法終究不是高明的談話方法。
3. 員工的尷尬事
當得知員工有些尷尬的話題時,領導一定要回避。因為尷尬的話題一說出來往往會使員工覺得特別別扭。尷尬話題可以說是別人的禁忌話題,領導在會見員工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別人對哪些話題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