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走出領導口才的誤區(2)(1 / 3)

但是與許諾的輕而易舉相比,兌現就不是那麼輕鬆與容易的了,許多人甚至用畢生的努力也沒能實現自己最不起眼的承諾,這就是現實,領導也概莫能外。

許諾越高,兌現越難,一旦兌現不成,失望也越大,而當失望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是絕望。這就意味著死亡。與當時脫口而出相比,實現自己的諾言實非易事。領導們到這時都會後悔當時誇下的海口,結果自己難為自己。許諾不能兌現,最容易使人走向反麵。很多時候人們原本的期望值並不高,但經領導輕易許諾一刺激,期望值頓升,雖然心裏也知道有些不切實際,但人就是這樣,“上去容易下來難”。到了兌現時,他隻與自己的期望值比,隻要不能滿足,那麼就會失望,就會失去信心,下一次你再說什麼他可能都再也不信了。如果這種失望過大,到了絕望的程度,那麼除了走人,恐怕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更嚴重的問題是,許多領導根本就沒有打算兌現。當初的許諾隻是“逗你玩”,讓你努力工作而已,現在你的價值不大了,也就沒有兌現的必要了。這種過河拆橋的實用主義觀點,簡直就是讓企業自殺,因為你的信用下降及對員工的不公正,會影響到企業所有員工,兔死狐悲,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那麼其他員工就會對企業、對領導毫無信心。如果是在你這兒幹,那一定是出於無奈,否則一有機會肯定會拔腿就走的。這種有意的不兌現,給企業帶來的危害是災難的,是用多少心血,多少錢都無法挽救的。

因此,領導們不要信口開河,有一分說半分,給自己與別人都留點餘地,切莫說過了嘴癮,傷了信用,否則得不償失,會遺恨終身的。

禁忌不拘小節

在日常交談中,許多領導都認為“君子行大禮而不拘小節”,所以不去重視生活中的小節,而不知道就是因為這些不起眼的小節,在時刻影響著自己的說話形象,減低對方與你交談的興趣,甚而惹起別人的反感,所以還是小心防範,並設法加以糾正為好。

1. 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談話中,常常會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聽不清楚或者誤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說則已,隻要開口,就最好把一個字當作一個字,清楚準確地說出來。

2. 話有雜音

這比喜歡用多餘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說話的時候,加上許多沒有意義的雜音。例如一麵說著話,鼻子裏麵一麵“哼哼”地響著,或是每說一句話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嚨,還有的人一句話裏麵加上幾個“呃”字……這些雜音會使人產生一種生理上的不快之感,好像給你的精彩的語言,蒙上一層灰塵。

3. 用字籠統

有許多人喜歡用一個字去替許多字,比如,他在所有滿意的場合,都用一個“好”字來代替。他說:“這歌唱得真好。”“這是一篇好文章。”“這山好,水也好。”“這房子很好。”“這個人很好。”……其實,別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樣好法。這房子是寬敞,還是設計得很別致呢?是材料很結實嗎?這人是很老實呢,還是很慷慨、很喜歡別人呢?單是一個“好”字,就叫人有點摸不著頭腦。還有這樣的人,用“那個”這兩個字代替幾乎所有的形容詞,例如:“這部影片的確是很那個的。”“這件事未免太那個了。”“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個的。”……這一類毛病,主要是由於頭腦偷懶,不肯多費一點精神去尋找一個適當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這種習慣,所說的話就容易使人覺得籠統空洞,沒有內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別人適當的重視了。

4. 過於誇張

喜歡用誇張的語言去強調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也有人無論在什麼場合都采用這種說法。例如:“這個意見非常重要。”“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戲劇。”“這種做法是極端危險的。”“這個女人簡直是無法形容的美麗。”……如此這般,講得多了,別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誇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這就使你語言的威信大為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