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辛毗回去報與袁譚結果,袁譚大喜,重賞辛毗,郭圖暗使人散播消息於袁尚軍中。
袁尚正在帳中商議攻城之事,忽聞袁譚投降趙栩,趙栩引兵攻取薊城,要與袁譚夾攻袁尚。袁尚大驚道:“不好!袁譚投降趙栩,我等危矣。”
審配道:“主公,惟今之計,還是引兵回往救薊城要緊。”
袁尚急急引軍返還薊城,命淳於瓊與焦和斷後。袁譚見袁尚退軍,大起代郡軍馬,隨後殺來。
袁譚行軍不到三十裏,忽然殺出兩隊人馬:左邊淳於瓊,右邊焦和,二人截住袁譚。袁譚急勒馬,與二將說道:“我父在日,某並未慢待二位將軍,今天何必從吾弟而相逼我?”
二將聞言,略一思索,下馬道:“我願跟隨大公子。”
袁譚道:“不必降我,可先降與趙栩將軍。”二將即隨袁譚歸營。
不日,趙栩引大軍到,袁譚率軍迎接,引淳於瓊和焦和見趙栩。趙栩大喜道:“袁公子真乃大漢社稷之臣也。”心裏道:哈哈!這袁譚果然上當。
袁譚道:“還請趙將軍攻取薊城,為末將報仇!”
趙栩道:“現今天氣仍是嚴寒,糧草難送,搬運勞苦。我先通糧道,然後進兵,袁公子且先居代郡。”即引軍退回涿郡,封淳於瓊與焦和為將,隨軍聽用,又派人暗地吩咐辛毗為內應。
郭圖見趙栩退軍,對袁譚道:“趙栩恐非真意。現今又封賞淳於瓊、焦和,帶去軍中,此乃牢籠我軍人心。後必然為禍與我。主公可暗使人送與淳於瓊和焦和厚禮,允諾事後封二人為大將軍,令二人作內應。等趙栩破了袁尚,可以乘機圖幽州。”
袁譚依言,即派人送重禮與淳於瓊和焦和,說請二人為內應,事後還有重賞。二人受禮,暗自商議。淳於瓊道:“如今袁氏大勢已去,跟隨無用,不如就勢降趙栩罷。”焦和聽罷,點頭認同。二人遂徑將禮帶來稟報趙栩。
趙栩見罷大笑道:“袁譚暗送厚禮,欲使你二人為內助,待我破袁尚之後,就中取幽州複仇。爾等且權受之,我自有主張。”二人受命,趙栩暗喜:一切盡在我掌握之中,過幾天幽州可定,哈哈!封王拜將。
且說袁尚與審配商議:“現今趙栩開通糧道,而後必攻取幽州,如此為之奈何?”
審配道:“惟今之計,可發檄,請遼東太守公孫度救援,讓他到北平;再令沮授之子沮鵠守白登,遙以二人為聲援。主公再進兵急攻袁譚,先滅了袁譚,然後再與二人合兵破趙栩。”袁尚大喜,留審配與陳琳守薊城,自引大軍,連夜起兵攻打平原。
袁譚得知袁尚率兵前來,派辛毗報與趙栩告急。趙栩得知道:“今番必得幽州矣。”正與關羽等說話間,辛毗入見趙栩道:“趙將軍坐守於此,莫非欲等待天雷擊殺二袁?”
趙栩笑道:“佐治勿急,一切盡在我掌握中。”即令關羽、張飛先引兵攻取白登,攻下白登之後觀察袁譚行動,若有異動,即刻襲殺;又派公孫讚與張燕前往北平招降公孫度。自引一軍來攻薊城。
卻說公孫讚與張燕往北平,至北平時,公孫讚感慨萬千,望著北平城,不禁想起自己曾為北平太守時,也為一方諸侯,如今時境過遷,長歎良久。張燕知其心,也不打擾,自往北平城門說與守城士卒,讓他報與公孫度:說是公孫讚和張燕來訪。
公孫度聽聞公孫讚與張燕來,尋思:聞劉備乃當世仁德之士,我十分敬服,如今袁氏大勢已去,劉備大將趙栩英雄蓋世,將來袁氏必然為趙栩所破,不如趁勢降了劉備,想劉備仁德,降之或也能坐鎮遼東。心中想定,便親自出城相迎。
不一時,公孫度即開城門迎接二人,公孫讚與張燕見公孫度親來,大喜。張燕上前道:“升濟兄親來,我等不勝感激。”張燕也曾稱霸一方,與公孫度也有來往過因此識得。公孫讚道:“升濟兄別來無恙啊!”
公孫度道:“二位大駕光臨,度有失遠迎,來!先請。”言畢,即引公孫讚與張燕入城,早設好酒宴。
席間,張燕道:“我等遠來,就不防與升濟兄直說了,我大將軍趙栩命我二人前來,便是想讓升濟兄助我一臂之力。”
公孫度道:“但說無妨。”
公孫讚道:“聽聞升濟兄欲助袁尚,當真?”
公孫度道:“確有此事,乃是袁尚派人來請我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