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袁譚也引軍至,看見袁尚已死,大喜過望,趕至典韋麵前,說道:“多謝將軍替我報仇!”嘴上雖然這樣說,心中仍感到一絲痛,微微覺得後悔。
正是:兄弟本是手足情,相鬥何異於自殘。
少年倔強拂本心,不到悲痛不知悔。
典韋瞧不起袁譚,冷冷的說道:“行了,俺還要回去複命,這些降兵,你自己管吧,俺可沒時間治理他們。”言畢即引軍回往薊城。
直吧袁譚弄的是目瞪口呆,細聲說道:“這人是不是傻啊!這麼多降兵也不要。”其實典韋根本就不把袁譚放在眼裏,再加上趙栩之前說袁譚有反叛之心,典韋也是有心試他一試。典韋也隻是留下神雕武士,讓其餘兵馬回去複命,因此袁譚也不曾發覺。
袁譚盡得降眾,加上自己本來兵馬,共得七萬多兵,袁譚大喜。郭圖道:“如今趙栩估計正在猛攻薊城,我們不如趁勢進攻,趙栩兩麵受敵,必定被我們所破。”這計若是成功了,袁譚或可收得幽州,再攻冀州,袁譚哪裏有不從之理。可惜啊!他們碰上了趙栩,因薊城無一兵一卒逃出來,袁氏幾兄弟自然不知道趙栩已經兵不血刃的攻下了薊城,更不知道,有兩支精兵,正在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
袁譚聽郭圖之策,即揮軍進擊薊城,半日之間,即到達了薊城,可薊城之景,卻讓袁譚、郭圖大吃一驚,望見薊城平靜無比,絲毫沒有戰鬥過的痕跡,正自疑惑:這趙栩是不是騙了我們。
此時城門殺出一隊彪軍,但見趙栩當頭,太史慈、周倉、王勇分列左右,淳於瓊等將立在背後。
趙栩罵道:“我厚待於爾,你何生異心?何異於背信棄義也!”
袁譚道:“你犯我境界,奪我基業城池,我與你早是不共戴天,背何信,棄何義?”
趙栩大怒,使太史慈出馬;袁譚使彭安接戰。兩馬相交,隻兩個回合,太史慈奮起一槍,刺彭安於馬下。袁譚大驚,卻待要走,忽然周圍喊聲大震。背後典韋引神雕武士殺出,右邊關羽、張飛殺出,左邊趙雲、陳到殺到,四麵圍住。
袁譚嚇得魂不附體。趙栩道:“如今爾等已無生路,投降者免死。”
隻見袁譚軍中殺出一人,乃是逢紀,隻聽逢紀道:“袁譚無德,劉使君乃當世仁德之士,趙栩將軍英雄蓋世,不如降了罷。”說罷拍馬直往趙栩陣營來,袁譚大怒,想要射死逢紀,但此時已經被包圍,又怕趙栩之威,不敢射箭。霎時間,約大半兵馬倒戈往趙栩軍中投降,袁譚又不敢喝止,隻得眼睜睜看著自己手下士兵投降。趙栩大喜。
袁譚尋思:這下大事不妙,不如假意投降,或許還有生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袁譚想定,即使辛評去與趙栩約降。
趙栩見一書生行至陣前,認得是辛評,趙栩道:“袁譚豎子,反覆無常,我實在難以相信。你弟弟辛毗,我已經派人護送去臨淄了,受我主劉備重用,你何不投降,好兄弟團聚。”
辛評道:“趙將軍此言差矣。某聞主貴臣榮,主憂臣辱。某久事袁氏,豈不聞:忠臣不事二主。我弟縱然投降,我豈可背之?”
趙栩見辛評固執不可留,便遣回。辛評回見袁譚,道趙栩不準投降。袁譚聽罷大怒,心想:你弟弟辛毗已經投降趙栩了,你跟我來說不讓我投降,莫非是故意想害我?叱道:“你弟辛毗現事劉備,你也懷二心?要背叛我?”辛評聞言,大怒,氣滿填雲,大喝道:“我忠於袁氏,今你反來懷疑我,無可救藥。”盛怒之下,一口氣沒提上來,倒於馬下,氣絕而死。袁譚見辛評氣死,方才知道其忠義,亦後悔不已。
趙栩見辛評氣死,不覺大怒,喝道:“匹夫豎子,無可救藥,要你何用?”即揮軍掩殺。
趙栩四麵圍攻,袁譚軍大敗,霎時間橫屍遍野,趙栩挺槍直取袁譚,袁譚早嚇得魂不附體,不及招架,被趙栩一槍刺死。王勇奮威突陣,正撞到郭圖,舉刀亂砍,郭圖是個文官,哪裏擋得住王勇之力,竟被王勇殺於陣中。
袁熙之前沒隨袁譚出城,但代郡城中兵馬已被袁譚帶走大半,城中隻剩兩千餘老弱病殘,袁譚手下軍士來報,說袁尚身死。袁熙傷感不已,又恐袁譚有失,引軍去尋,路上竟聞袁譚被趙栩一槍刺死,部下盡皆歸降。袁熙放聲大哭一場,膽戰心驚,尋思一番,決定去投公孫度,路上又怕趙栩追擊,一路抱頭鼠竄。
可惜袁熙不知道公孫度已經降了趙栩,到北平時,公孫度引其進城,用刀斧手殺之,提人頭來送與趙栩,趙栩大喜,修書劉備,請劉備封公孫度為遼東太守,越騎將軍。從此幽州全定,因有趙栩的存在,曆史提前,劉備此時坐領青、幽、冀三州,隱然有天下第一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