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事,伯雄你盡管說便是,隻要不是什麼出格的事,備必定允許。”劉備豪爽的說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便說了,我有心在青、並、冀、幽二州內興建學堂,降低入學的標準,減免學費,使我四州寒門子弟皆能學得學識。另外也可允許匈奴、鮮卑族人來學堂學習,建立民族學堂,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必會讓他們所向往,一來可以增多國家人才,二來也可以增強鮮卑、匈奴等民族對我漢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之間的融洽相處,增強向心力。還有,設立武館,我軍武將雖強,但數量還是過少,可令軍中將領在武館尋找資質優良者為弟子,教習其武藝,以使我大軍後繼有人,不至於人才斷層。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一個國家要發展,民族要進步,優秀的教育是必需的。雖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我還是認為人善惡並存於身,所謂“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若沒有正確的教育灌輸或是高人指點,人是很容易變壞的。至於武館,為了使日後不再發生諸如蜀漢後期無大將的局麵,令各將收徒也是最好的選擇,現在的人對師徒情分十分看重,有師徒情分在,忠誠也能有保障。
人家曹操就比劉備注重人才培養,所以才在當時占了二分之一的天下,文臣猛將也遠遠多於蜀吳兩國,不象蜀漢、東吳一般,隻靠幾員上將和幾位謀士支撐局麵,東吳別提了,自孫策留下的一輩將領去世,除了陸遜還有點能耐,就沒有拿的出手的人物。蜀漢也是淒慘,自魏延一死,整個蜀國連能獨擋一麵的大將都沒有,人才緊缺到以至於廖化七十餘歲充當先鋒。
劉備想了一會,說道:“廣建學堂、設武管,的確是為國為民之壯舉,這等為國家、民族謀利之大事,我安有不讚同之理?隻是,依伯雄所言,此等規模,於我四州府庫衝擊怕是不小,還得從長計議。”
聽劉備所說,趙栩也陷入了沉思,是啊!雖說現在青州已經富甲天下,但以現在的經濟,建立如此規模的學校、武館,還是有點困難。
法正掌管府庫,自然知道自家經濟底子,隻見法正略一算算,說道:“伯雄所說,規模雖然宏大,但也未必不可行,以我們現今府庫資金,設立學堂到不是問題,隻是還要加上同等數量的武館,這就有點難了。”
“哈哈,若是如此,武館孝直卻勿需憂慮,反正空地多的是,將武館設立在軍營旁邊或者軍營裏,也未嚐不可。”見法正為此事發愁,諸葛亮哈哈大笑。
關羽也早想有收徒之心,也正想讓天下英雄都知道他關家刀法的厲害,聽得設立武館收徒不是問題,喜道:“若是如此,甚好,設立在軍營旁,讓那些後輩吃點苦頭,這才是培養接班人。”
劉備驚喜道:“若是能解決問題,那是極好,去學堂上學,也是我幼時的心願之一啊!武館一事到不必操心,隻是這學堂……孔明、孝直、文和,學堂事情繁多,師源什麼都是問題,你們能否解決?”劉備雖說是漢室宗親,卻也是寒門出身,讓天下廣大寒門子弟進學堂讀書,也是他的心願之一。
“為天下百姓,我們義不容辭!”三人齊聲道。
“即是能解決!那趙栩便拜托三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