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潼關後話 叔侄歸心(1 / 2)

張濟萬念俱灰,引兵投降,張濟等投降之後,趙栩即便揮軍挺進潼關,看得潼關風光,趙栩也是不禁苦笑。幾百年後作為中國最出名的朝代的發源地,果然有氣魄,如此險峻之地,也難怪了,若非自己用計謀,幾乎沒用什麼功夫便取下了潼關,實在是幸運,要不然,怕最少也得死傷幾萬大軍。

司州也被拿下,如今已經擁有青、冀、幽、並、徐五州,再加上這一個司州,北方大半已經有了,接下來,準備來對付曹操那廝了。曹操雄才大略,可不是張濟這等碌碌之輩,何況還有郭嘉輔佐,這卻是不好對付。

不過還好,過不了幾年郭嘉就該掛了,也不必擔心,何況這次攻下司州,也沒折損多少將士,還好,這一次,並沒有損兵折將,還獲得了不少財寶,也算沒白來一趟。

“伯雄,如今司州大半已定,長安已然荒廢,取下也不費吹灰之力,不過司州三麵皆敵,當要有所防範才是,關中之地,除去幾座關隘和幾座城池之外,其餘皆是平地,幾乎無險可守,西麵馬騰雖不必過多防範,但南麵韓遂和張魯、東南的曹操都不可不防,還得留守大軍來鎮守潼關、長安、函穀關還有斜穀、子午穀等幾處要地,不然,我們有後顧之憂啊!”潼關城中的郡府中,趙栩等人正在議潼關之事,賈詡走至趙栩麵前,行一禮,出口建議道。

“是啊!斜穀、子午穀等都是司州要地,尤其是子午穀和斜穀,二處乃是進出漢中的必經之地,必須派大將重兵以鎮守之,不然司州有危。”法正也說道。

趙栩看了看麵前的眾將,一時不知如何選擇,哪一個鎮守才最是?尋思不出,問道:“不知哪兩位將軍願帶兵鎮守此二處?”

“末將願往!”一時間所有將領都起身請命道??

“這……”還當是什麼好差事?司州之地,非大將不能守,當年曹操也是派了他最厲害的兒子曹彰來守,要想守住此處,必須得有一名能獨當一麵的大將,韓遂不足慮,曹操部下許多將領和漢中的嚴顏,都不是易與之輩,可不能有半點馬虎。趙栩尋思無計,看向旁邊的法正和賈詡,問道:“兩位,你們提的意見,你們覺得該派何人鎮守合適?”

“此幾處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有關中之地,進可攻取天下,退可坐擁一方,昔年秦就是靠此發家,因此不可有半點馬虎,須得有信得過和穩重的將領來守!張繡、張濟等雖久居司州,但若交於重兵,萬一心懷鬼胎,我們不在近前,也難以奈何於他。”法正略微一頓,開口說道。

“孝直所言甚是!”賈詡聞言,點點頭,說道。

這不廢話嘛!誰不知道,趙栩是苦笑不得,說來說去,還得我拿主意,真是!趙栩看了看眾將,沉吟一時,說道:“陳到、於禁,本帥命你二人帶兵一萬,鎮守子午穀!”

“喏!”陳到、於禁連忙躬身領命。

“嗯……典韋,你攜一萬五千兵馬,鎮守函穀關。”

“好咧!交給俺典韋,就放心吧!”

“太史慈,命你領兵一萬駐守潼關,另外,你慣熟水性,可沿黃河訓練水軍。”

“諾!某必然用心!”太史慈聞言大喜,他本來水性極好,但無奈沒時間發揮,此時正好有用武之地。劉備部下誰都知道,除了關羽在徐州有上萬的水軍之外,其餘地方,可以忽略不計,今令太史慈訓練水軍,無疑是重任,自然歡喜。

“呼廚泉,勞煩你帶本部兵馬,另外,再與你一萬軍馬,鎮守斜穀。你可願意?”

“當然!呼廚泉定然全力以赴。”呼廚泉來之時,欒提羌渠便囑咐他:今趙栩將軍請我們去相助,乃是看得起我們,你去之後,正好可以向趙栩將軍請命去中原擔當一些重任,你正年輕,正好出去闖闖,也好過在草原上度過一生。呼廚泉正想戰後向趙栩請求,沒想到如今不請自來了,哪有拒絕之理。

“另外,公孫讚,幽州黑山張燕手下還有數十萬人不好安置是不是?”

“是啊!張燕手下原黑山人,還有三十多萬百姓不好安置,幽州地域狹小,又多是貧瘠之地,難以耕種,煩惱已久,此次來,張燕也囑咐過我讓我向主公提及此事,我原想戰後再去洛陽和主公說。”公孫讚回道,一說到此事,眉頭一皺,顯然是煩惱已久了。

“正好!請公孫大人你回去調張燕前來,讓他帶著三十多萬家小全來關中,反正關中荒廢已久,肥土有的是,人口又少,正好擴充一下。另外讓他攜本部軍馬,去鎮守長安。主公那裏,我回去之後會和他說。”

“當真?那我多謝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