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郭嘉遺計 未來動向(2 / 2)

徐庶聽得,有些不解地問道:“怎麼說?那些三韓土人會言孔夫子和屈原是他們的族人呢?”

趙栩輕哼一聲,說道:“那些三韓土人麵皮厚得緊呢。他們言箕子建國,就是他們族人,而孔子乃是箕子之侄,微子的後人,故他們言孔夫子乃是他們的族人,至於屈原,他們竟然言屈原是他們那來到楚國,你們說如此厚顏無恥之尤,該不該打?”

趙栩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齊聲大笑,張飛更是不停拍著手大笑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該打,該打!如此說來,三韓之地本是我華夏之地,的確該回收。”

趙栩所說除了在後世的所見所聞,還有曆史根據的,他知道,三韓是古代朝鮮半島南部三個部落聯盟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三韓後來被新羅所統一。而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與百濟,新羅合稱朝鮮三國時代。直到後世那些棒子國人。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日後的中國及南韓、北朝鮮,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這也就罷了,至於端午節、甚至曹操,侮辱唐朝等事情就不能忍了。

記得高句麗的曆史,得先了解韓半島國家與民族的形成時間。大多數學者們多認為韓半島最早的國家是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的箕氏朝鮮,是在中國的周武王滅商後,商朝遺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聯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這個國家在西漢時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公元前第一次有記載。在中國西漢曆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製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如果說趙栩恨的是那個東瀛島國,那麼,最討厭的,就是這個半島國了,引用諸葛亮的一句話,斷脊之犬,也敢在華夏麵前狂吠,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尤。自己在後世國家迫於美帝等多般敵人在側,不好輕易動手,實在惱人,自己好不容易穿越過來,能滅之,順手就滅了吧。

諸葛亮比較謹慎,進一步問道:“那些三韓土人果真是如此說?”

趙栩一臉憤慨,自然是認真地點了點頭,心中暗道:我確實沒有說謊,隻不過時間是在一千八百年後罷了。

張飛聽得大怒道:“該死的土人,雖然俺不曾見過孔夫子,但卻佩服孔子,而且孔夫子乃是堂堂華夏魯國人,誰人不知?怎會成了那些土人的,如此說,豈不是說我北燕之地也是他們的嘍!簡直混賬,大哥!且給俺三千鐵騎,必將那些土人全殺了,看他們還敢不敢說這大話。”

劉備聽得方才趙栩言語,心中對三韓土人也是惱恨的緊,對張飛說道:“翼德戰可戰,但不可大造殺孽,隻需給予那些土人適當的教訓就可。”

趙栩聽罷也點了點頭,雖然心中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如此大造殺孽,如果是東瀛那島國,殺了也就算了,至少現在是不會有人知曉,但這三韓卻是在這半島上,如此殺戮,不僅與劉備的仁德之策背道而馳,也難掩人耳目啊!要是真這樣幹了,百姓不知所以,必然怪罪,到時候可就民心流失,功虧一簣了!

這時,趙雲突然走出說道:“主公,出兵奪三韓並無不可。但現在正值我軍與曹操對峙之時,若是分散兵力取三韓,恐怕不妥。”

趙栩笑道:“無妨,三韓的實力弱的緊,翼德前去,三千鐵騎足以蕩平,另外在加上烏桓一些人馬,綽綽有餘。”

商議了得後,眾人也各自分配好各自職務,劉備拔出雌雄雙股劍,揮劍而起,喝道:“平定天下,換來一個仁德之世,成敗在此一舉,希望各位努力。”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