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堂中八仙過海(1 / 2)

第二天清晨,因為皇上龍體欠安而半個多月未開的朝會再次召開。建平帝高坐在龍椅上,俯視著朝堂上允允諸公,在一瞬間覺得有些疲憊,忍不住揉了幾下依舊有些刺痛的頭顱。下一刻,他又神色平靜地看著朝堂。朝堂上的大臣也在悄悄地觀察著建平帝,他們發現皇上臉色灰敗、神情萎靡,心裏各自千思百轉,各有算計。

在建平帝的示意下,太監馬德勝高聲說道:“諸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朝堂上眾位大臣神態各異,或閉目養神、神遊物外,或目視腳下、滿臉嚴肅。與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朝堂在一開始就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讓身處其中的諸公都有些不適應。既然能在波雲詭譎的朝堂中身被朱紫,這些人當然也都不是泛泛之輩,要麼是耳目靈通,要麼長於察言觀色,於是個個都不做聲。

建平帝也發現朝堂的氣氛有些怪異,不過他也沒有在意,而是淡淡地說道:“看來諸位愛卿這些日子都頗為用心,朝廷上下竟沒有一件事值得討論。既然這樣的話,那就散朝吧。”他的話音剛落,就有一個沉不住氣的年輕禦史走出隊列朗聲說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哦,周愛卿有何事啟奏?”

“陛下,去歲太後鳳體違和,景王為盡孝道進京侍奉左右,滯留至今未歸。如今太後鳳體已然康複,而景王屬地百姓渴慕天家王恩宣化。因此,微臣奏請陛下降旨督促景王離京,以安百姓之心。”

建平帝臉色沉凝,冷冷地看著禦史不發一言,顯然心情極為不快。他掃了一眼低頭垂目的眾位大臣,開口問道:“各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他看到平時倚重的大臣個個都不言語,頓時火氣上湧,忍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他揮手止住準備叫太醫的馬德勝,略微有些困難地抬起手臂指著一個大臣說道:“馮愛卿,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左都禦史馮克儉走出隊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陛下,微臣認為景王孝心可嘉,不應過分苛責。”就在建平帝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他話音一轉接著說道:“不過,周禦史所慮也很有道理。按照本朝太祖昭皇帝留下的祖訓:親王無故不得離開屬地,非奉詔不得進京,亦不得藉口長期滯留京城。微臣以為,盡管景王孝心赤誠,然國法不能更易。需知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旦今日因事因人變法,則不免日後為奸人所趁。為江山社稷穩定之計,微臣也請陛下降旨督促景王即日離京。”

馮克儉的話音剛落,後麵一群禦史走出隊列齊聲說道:“請陛下為江山社稷之計,督促景王即日離京。”

建平帝臉色漲紅,顯然是憤怒之極,一拍龍椅就站了起來帶著咳嗽聲喝道:“咳咳……此事容後再議,退朝!”

正在這時,一名官員厲聲喝道:“皇上,祖宗之法不可違,微臣請陛下遵從祖宗法訓!否則微臣將以死勸諫。”原來是平時不大說話的禮部尚書易明濤出列進諫。

易明濤的話音剛落,未待建平帝做出反應,旁邊一人出列說道:“皇上,微臣不同意馮大人和易大人的看法。景王返京皆因一片孝心,不應被人肆意汙蔑。景王自進京以來,每日入宮侍奉太後湯藥,這才讓太後鳳體轉安。此為社稷之福,何來潰於蟻穴之說?並且,景王自始至今緊守門楣,從不肆意外出,也未交通大臣、參與國事,何來動蕩社稷之事?”此人正是太常寺卿潘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