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第一百四五十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1 / 2)

這天下午,孫永承正在都察院公房裏處理公務時,有太監過來傳旨。建平帝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很多時日沒有親自處理朝廷事務,更別說單獨給某個朝臣下旨了。於是,都察院裏的禦史們紛紛放下手中事務,側著耳朵準備聽聽皇上降旨所為何意,臉上不自然地或露出嫉妒之色,或神情緊繃、拳頭緊握。還有幾個人躲在旁邊竊竊私語,時不時朝宣旨的地方打量著,不知在謀劃著什麼。

太監扯著公鴨子般的嗓子喝道:“聖旨到!右僉都禦史孫永承接旨。”

孫永承撩起官服的前襟跪倒在地答道:“微臣孫永承,恭請聖安!”

“聖躬安!右僉都禦史履任期間奉公守法,品性高潔,實為人臣楷模……然公不識大體,強捕風捉影之事,意圖離間天家,實不為人臣所為……今遷為揚州知府,即日啟程赴任。望君今為國效力,實心為民。欽此!”

周圍的禦史原來是滿臉豔羨,聽到最後已經是轉為驚訝,進而變為同情。都察院大小幾十名禦史,有一多半因為景王之事上奏皇上,要求下旨督促景王離京返回駐地。這還是皇上因為這件事降旨申斥並且貶謫官員。雖說右僉都禦史與揚州知府同為四品大員,但是從京城到地方確確實實是一種貶謫。其中理由也比較奇怪,利用“捕風捉影之事”上奏不是禦史的職責嗎?否則風聞奏事又有什麼用?

孫永承見到太監過來旨的時候已經知道是什麼事了,或者說他在上奏之時已經預料到是這種結果。當然,這也正是他想要的,因為現在自己被貶得越慘,後麵得到的補償就會越深厚。他麵無表情地沉聲說道:“臣領旨謝恩!”接著站了起來,微微拱手對宣旨太監說道:“這位公公,麻煩你回稟時轉告皇上:微臣為國一片赤誠之心,雖九死而無悔。望皇上以江山社稷為重,切勿顧念一己之私情。”

太監宣旨數十次,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微微有些發愣。反應過來後,他才陰陰地笑著說道:“咱家最佩服的就是孫大人這種硬骨頭。放心吧,咱家一定把大人的話一字不漏的稟告皇上。嘿嘿嘿……希望到時候還能見到孫大人這幅模樣。”說完太監一擺手,帶著幾個大漢力士回轉。

旁觀的眾位禦史禁不住摸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無論是讚同抑或反對,心裏都暗暗佩服孫永承的骨氣。他們不禁思忖:這孫永承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還有這般骨氣!當然,眾人相互看了看,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喜意,畢竟走了一位右僉都禦史,又可以空出來一個位置了,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想到這裏,禦史們的心裏不禁多了幾分戒意,相互假笑著告辭各自回到公房開始揣摩皇上的想法。當禦史雖然能讓文武百官人人都怕,可也是個技術活,一不小心招惹了皇帝,那就隻能遠竄地方了。呐!剛才就出現了一個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