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在那片沒有硝煙的地方(1 / 1)

商場就是戰場,買賣就是用兵。戰場上硝煙彌漫,殺聲震天,槍炮轟鳴,鮮血迸濺;商場上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雖然看不見硝煙,卻同樣的殘忍與嚴酷。

既然是戰爭,就必然有結局,或勝或負,或者握手言和,或者兩敗俱傷,幾家歡喜幾家愁,各自的目標都是非常明確的。一場場精心的布局,入局與出局通向各自目標的成功之路。

商海無情,你可以功成名就,也可以功虧一簣。

身處商場,迎接挑戰,參與競爭,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那麼,在商業高度發展的今天什麼是商戰呢?

商戰,就是商業文化之戰。

八十年代,美國企業管理學者率先提出企業文化理論,被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為一種新興的管理哲學,並為國際企業界廣泛應用。企業家們將管理的目光從客體(機器設備)轉向主體(操作機器設備的人);從表層現象(人的生產能力)深入到內核基因(人的文化心理)。這種轉移,為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起到了極其明顯的作用。原商業部部長胡平提出創建商業文化學,並致力於推廣商業文化。實踐證明,商業企業汲取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當代先進的管理藝術,形成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商業文化,為全體員工建立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創建一個優雅舒適的環境,已成為商業企業競爭中須臾不可離的法寶,也是現代商戰的核心內容。

商戰,是人的商業之戰。

一個企業不僅要有一批才華橫溢的智謀之士,還要擁有一批具備一定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員工。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企業在現代商戰中就不可能有強大的戰鬥力,隻能是落荒下馬,潰不成軍。

商戰,是營銷的戰爭。

營銷戰略的科學製定是進行商戰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在嚴謹正確的戰略前提下,才有可能取得市場競爭的勝利,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

中國重商思維的創立者,清末大學者鄭觀應曾這樣解釋商戰:“夫兵戰之日短,商戰之日長。兵戰之亡速而有形,譬如風吹燈滅。商戰之亡緩而無形,譬如油盡燈滅。有形者易備,無形者難防。而人反畏兵戰而不畏商戰。吾知二十世紀因商戰之敗而亡國者,必較兵戰為尤勝。故兵之並吞,禍人易覺;商之倍克,敝國無形。我之商務一日不興,則彼之貪謀亦一日不輟,縱令猛將如雲,舟師林立,則彼族談笑而來,鼓舞而去,稱心厭欲,孰得而誰何哉?吾故得一言斷之曰:習兵戰不如習商戰。”

當然,商戰與真實的戰場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戰爭的結果隻有勝利和消亡,雙方隻能越戰損失越大,真正的戰爭是充滿血腥和殘酷味道的,是人類的四大災難之一;而商戰的最終結果則不然,有的對手在商戰中被吃掉,即被收購或者被吞噬。在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戰的升級常常能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文明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參與商戰的選手,有的可能被淘汰,有的快速成長為行業黑馬,躋身業內強勢品牌行列,對於商戰的主導者,即行業領導品牌而言,如何捍衛自己的地位就至關重要,然而,最好的防禦措施就是進攻,積極的進攻不僅能提高品牌影響力,同時也在震撼世界挑戰者品牌!

今日的商戰,既是實力的競爭,又是智謀的競爭。競爭並非僅僅取決於實力的大小,往往更取決於智謀的高低,取決於你所布的一場場精心設置的局。成功的經營者既善鬥勇,又善鬥謀,惟此才能馳騁商場,所向披靡。

為便於大家認清現代商戰的複雜性和險惡性,本書選錄了在商業史上較為知名與激烈的十五場商戰實例,運用富有極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的手法,為你呈現那些曾經改變世界或是中國商業曆史的經典商戰對決。希望能為你帶來有益的啟迪。

商場如戰場,沒有硝煙的地方,一樣曆練真正的英雄。

在最後要感謝在本書創作中給我提供幫助的許多朋友,要特別感謝國務院機關老幹部活動中心書法導師,著名的書法家閻銳敏先生為我題寫書名。

2006年10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