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發財,應當兩道
腐敗和我們政府的信譽水火不容,中國政府反對腐敗的決心和意誌是堅定不移的,這裏我也想表個態。
為政清廉應該先從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這是古訓,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謂“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我們願意接受全社會、接受媒體的監督。
我們還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機製,讓腐敗行為、腐敗分子依法受到嚴懲,絕不手軟。更重要的是,要讓權力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運行,使人民能夠更為充分和有效地進行監督,這也是把權力塗上防腐劑,隻能為公,不能私用。
我們還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於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這裏我們也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隻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這三條中央政府要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
改革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
之所以說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是因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在完善過程中,靠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還有巨大的潛力,讓改革的紅利惠及全體人民還有巨大的空間。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我們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如果說到重點,那就是圍繞我前麵講的三項任務去推進能夠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
推動經濟轉型要注意發揮財政、金融、價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動公開、透明、規範、完整的財政預算製度改革,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監督財政收支、優化支出狀況,更多向民生傾斜。在金融領域要推進利率、彙率市場化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而且要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們還要用開放來帶動轉型,重點是進一步開放服務業。
改善民生離不開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我們應當敢於直麵城鄉、區域兩個最大的差距。還要推動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統籌的層次,使醫療、養老保險的報銷、接續能夠逐漸實現異地進行,這也有利於勞動力的流動。
要推動促進社會公正的改革,不斷地清理有礙社會公正的規則,而且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同時,推動民營資本順利有效地進入金融、能源、鐵路等領域,還要對社會領域的相關改革進行推進,促進社會的縱向流動。
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也可以說是攻堅期,的確是因為它要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趟,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這需要勇氣、智慧、韌性。所幸的是,這些可以從我們的人民當中去汲取,來使改革邁出堅實的步伐。
兩岸之間,花好總有月圓時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居住在兩岸的是骨肉同胞。“同胞”這個理念在中華文化當中是根深蒂固的,我認為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所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同胞之間、手足之情,沒有解不開的結。我想,隻要堅持一個中國,維護同胞之情,兩岸關係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
新一屆政府將會履行上屆政府所做的承諾,並且要努力尋求合作的新的推動支點。在推動大陸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當中,會更多地考慮台胞的福祉和利益,我們願意與台灣共享發展的機遇。
台灣和台胞在發展當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我們大陸發展的機遇。大陸和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把它一道維護好、建設好,使其花團錦簇,我想花好總有月圓時。也請你轉達我對台灣同胞真誠的問候和祝福。
城鎮化是廣大農民的普遍願望
社會上對城鎮化有許多議論,我大都聽到了,也很關注。中國城鎮化規模之大,為人類曆史所未有,不僅對中國發展很重要,而且會影響世界。這些議論、擔心,我想都為使城鎮化的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