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家富:求的就是鄉親共富(2 / 2)

領舞產業化 凸顯龍頭氣魄

為了企業的高效發展和產品升級,曹家富勤於探索創新,加大投資力度,狠抓養殖標準化建設,推動“華英模式”向“華英奇跡”突破。從帶動10萬多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綜合社會效益50億元向著帶動縣域種養業、運輸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周邊縣區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成功實現了“公司+基地+農戶”向“公司+基地+小區”產業模式的升級轉變。有人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不僅從源頭上保證了食品安全,同時也保證了農戶養殖效益的實現,取得了利國利民利企業的多贏效果。

隨著人均GDP的逐步提高,禽肉將會更進一步地豐富國人的餐桌。而作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及國內最大的鴨產品加工企業華英農業的掌門人曹家富,更是未雨綢繆,深遠謀劃著企業的宏大目標,進一步彰顯企業發展所應具備的規模產業鏈優勢、品牌優勢、質量優勢及營銷網絡優勢。

深入潢川大地,發家致富養洋鴨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據了解,目前華英公司擁有的社會養殖麵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規模化養殖場800多個,年養殖櫻桃穀商品成鴨5000萬隻以上,直接從事養殖的產業工人達6000人,為公司提供了60%以上的加工鴨源,受益農戶占全縣脫貧農戶的30%以上。公司也擁有基地及小區養殖麵積120多萬平方米,年養殖櫻桃穀鴨2500萬隻,為華英產品的順利出口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健康鴨源。

而伴隨“華英農業”富民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按照信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133”規劃構想,華英已經初步實現產值突破100億,出口創彙1億美元,發展連鎖店超過1000家,屠宰加工3億隻以上,實現利稅3億元,帶動30萬農民富裕的奮鬥目標。“要想富,找家富”,曹家富帶領華英人領舞產業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也帶領了一方百姓走向富裕。

“華英還在征程中,我也在路上”

自1969參軍成為共和國衛士踏入工作崗位以來,曹家富這位1952年出生的豫南漢子已經工作了45個年頭,用他的責任和汗水鑄就了一名優秀軍人和優秀企業家的夢想與輝煌,獲得了來自各方麵的肯定和褒揚。華英也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成長為擁有“世界鴨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上市企業”頭銜的風華少年。然而,曹家富卻始終認為華英還在成長中,自己也還在路上。

他認為,社會越發展,越發要求企業更具有責任,企業家也要時刻考慮到肩上的責任和擔子。為了潢川人,為了信陽人,自己沒有理由不進一步做強華英,在發展中解決周圍鄉親的共同富裕和環境保護問題。

作為行業的領跑者、鴨王華英在曹家富的帶領下,努力打造國際食品行業一流品牌,著力實現以鴨業為龍頭,以肉雞和熟食為兩翼,以飼料為基礎,以羽絨加工、進出口貿易和低成本擴張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充主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向食品精深加工方向延伸。

采訪之前,記者得悉在首屆中原經濟區(河南省)100張名片評選活動中,“華英鴨”成為代表著中原驕傲與榮耀的100張河南名片,20個河南著名品牌之一。對此,曹家富在興奮中也愈發警省自己、警省企業:立足農業產業化,堅持“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保持“世界鴨王”榮譽,關注社會發展,向著更廣闊的企業目標邁進。他強調,作為華英人要時刻擁有否定自我、挑戰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理性品格,要對自己的產品品質、經營形態和管理理念不斷進行變革,保持趕超意識,弘揚創富為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時代精神,實現企業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