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景春 讓中國水墨畫潤澤心田(1 / 1)

黃景春 讓中國水墨畫潤澤心田

關注

作者:郭江平

我們的創作源泉永遠流淌中國人的智慧。這就是中國文化——龍的精神

著名“室內設計師”和著名“國畫家”,這兩個身份在黃景春身上相得益彰。

1988年畢業後,黃景春任職於輕工業部南寧設計院。2001年在廣西建林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至今,擔任總設計師。他現任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2001年受聘於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裝飾設計與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同時2001年受聘於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裝修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在二十多年的設計實踐中,黃景春一直秉承務實純樸的作風,致力於開拓自己的設計風格,逐漸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資深室內建築師。他多次主持大型重點項目,作品廣涉國內外工程,並且在各類設計大賽中獲獎,倍受稱讚。其室內設計和文化藝術的融合,使建築空間更富有創新精神,引領設計的潮流,開創設計的新理念。對中國和世界的室內設計行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在設計之外,黃景春在國畫領域也頗有建樹,近年來,他先後榮獲各項書畫大獎:2004年“東方紅·中國詩書畫邀請展”獲金像獎;2005年《大河春天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作品集》,獲獎作品《美麗的家園》、《山魂》、《海之雄魂》;2005年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美麗的家園》榮獲精英獎;《山魂》、《海之雄魂圖》榮獲創新獎等。

黃景春堅信,中國畫是高尚的藝術。中國畫是人格、畫格、學養的全麵反映。“畫格不高,難成大器,我以為畫格是一種繪畫的技法表現效果,也是心畫的再現。若沒有自己的審美觀,就沒有個性和特色,那就失去了畫的品格。畫品高低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呢?我認為應具有較好的筆墨功底。中國畫的筆墨功底離不開書法的基礎以及詩詞涵養。中國畫必須有畫魂,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特色。既要傳統的筆墨效果,也要有書法線條的韻律及雄渾的筆墨意境。適應時代的發展,引人入勝,融入時代的綜合審美觀,表達畫家自身的情性。中國書畫作品其實就是人性與生活學養的體現,如學養不高其畫也俗。”

正是秉持這樣的信念,黃景春在藝術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追求。他相信“功夫在畫外,”多年來堅持讀書學習,長期寫生、臨摹、訓練,追尋各家之長而自成一格。

黃景春的國畫作品,以“大氣”為特色。他喜歡用大筆作畫,落筆幹練肯定,幹、濕、枯筆一揮而就,筆墨凝練而暢通,體現畫家高仰的心態和純熟的表現技法。

他始終認為,繪畫是寫情、寫物、寫心的表現形式。中國畫的美,在於充分體現人的性情;融詩、書、畫、印於一體。“畫之不足,詩文補之。中國畫能不斷發展和提高,正是有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為基墊和博大精深的中國畫為前提,才能創造出如此雄強、精美的史詩般畫麵來,這就是一種愛的體現。”

對黃景春來說,無論是作為室內設計師還是國畫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大力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中國特色為主流的方向”。

“文化、藝術、商品、建築最能感染人,因為它離我們生活最近,給人留下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我們的創作源泉永遠流淌中國人的智慧;這就是中國文化——龍的精神,這就是日月同輝走向輝煌的美好明天。中國畫正是與世界文化共鳴、共存、共生,並且和諧發展。讓中國水墨畫潤澤人類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