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去年底,有人從網上披露,作為政協委員的張蘭,竟然悄悄地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加勒比海某小國的國籍,而且聲稱是因為“俏江南”在國內無法上市,隻好改變國籍以圖到香港上市。
另一種眾人推測的原因則是——減輕稅負,據稱:變身外商,張蘭個人所得稅可優惠10%。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劉俊海表示:“俏江南董事長張蘭變更外籍意味著公司由內資公司變更為外商投資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新稅法規定,外國投資者就其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利潤(投資比例、股權、股份等)繳納10%的所得稅,少於內資企業投資者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北京華稅律師事務所知名稅法律師劉天永表示:“按新稅法,餐飲業企業暫不享受明顯的所得稅優惠。但從稅收雙邊協定規定來看,如俏江南上市,俏江南董事長張蘭所獲股東分紅(股息)等,將享受繳納不超過10%的個人所得稅。對於俏江南未來的收購和套現,張蘭的個稅或按照移民國家規定來執行。”
除了張蘭這樣的企業家,明星的移民也一度引起國內的“討論大潮”,電影《建國大業》是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60周年的獻禮作品,這是雲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史詩巨片。就在影片轟轟烈烈上映之時,坊間流傳出一份明星國籍清單:劉亦菲(美國)、陳衝(美國)、鄔君梅(美國)、寧靜(美國)、許晴(日本)、蘇瑾(新西蘭)、李連傑(新加坡)、胡兵(泰國)……
在這份名單中,上榜明星多達20多位,暫且不論這裏麵的可信度有多高,但其中很多人確實已經移民。
“功夫皇帝”李連傑移民新加坡一直是“公開的秘密”,在上海電影節期間,李連傑曾婉轉地解釋了自己加入新加坡國籍的苦衷:“我在美國住了很多年,後來在國內也住了幾年,之前還去過澳大利亞和瑞士,但最後落戶新加坡,隻是想給孩子找一個學習的地方,一個他們能接受中英文教育的地方,一個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擔心他們的地方。找來找去,找到了新加坡。”
其實李連傑的想法也是不少移民者的想法,一家移民留學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投資移民的原因統計中,有58%的人是為了子女教育。一位移民機構的專家表示,就目前來看,很多中國的有錢人就是看中了國外教育這一點,而投資移民給了他們一條捷徑。通過移民去留學比單純留學更有優勢,子女可享受等同本國學生的福利待遇;除此之外,四年大學讀完,他們完全不用為子女轉換身份而擔憂。有移民專家表示,國外教育體製比較寬鬆,教育方麵的家庭支出較少,比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立學校,學費全免,還有獎學金。
某知名博主在博客內透露,李連傑曾私下表示:“我當年選擇移民新加坡的原因不是我不愛國,我在移民前也糾結了好長時間!講真話就是我對國內的現狀很不滿意,你們可以罵我,可以不理解我,但我選擇移民不會後悔,無論生活在任何國家我永遠是炎黃子孫。”
當然,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明星,現在,移民不移居的情況很多,他們多數人的事業和生活仍然在國內。富豪、明星、官員移民當中,約有80%的人並不是為了離開中國,他們隻是為了換取一個身份。在這些人看來,獲取收益的最佳地點仍然在中國,而移民則是為了將錢放在一個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國外移民門檻越來越高
公開資料顯示:加拿大的多倫多和魁北克是華人富豪移民的首選地。而在澳大利亞,華人富豪的首選地是悉尼與墨爾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已經明確將吸引華人富豪作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據。而對於這些新富階層來說,保障財富安全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3月1日,薛彪飛抵自己的家鄉上海,這一次,他要在國內呆上一陣子,自2000年移居加拿大以來,他甚少回國。
“移民後,你們在國外還是做著和國內一樣的生意嗎?”
“在我身邊,移民國外做實業的人不多,一些企業家不願意移民,也是因為轉行不易,隔行如隔山,實業在國外生存很難。現在移民國外的富豪多數做貿易,還有一些,過去在國內做實業,移民後將業務延伸到貿易領域。”薛彪說。
相比國外,在國內做生意更“難”,某民營企業家表示:“國內做企業除了實力,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關係’,包括與政府、與銀行、與競爭對手的關係,很多關係的維護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地方政府幾年一換屆,即便建立了關係也很難持久。”
或許,這方麵的顧慮也推動了很多新富階層選擇移民,畢竟隻有保證了個人財富的安全,才能談及教育和對於福利的追求。很多新富階層移民時,將個人財富都帶出去了,通過利用國外有較好收益的金融杠杆作用,財富可以繼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