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為啥爭相往外跑
現象
作者:梁偉
為了留住資本和人才,我國亟待在綠卡、移民法規、合作辦學等多方麵著手,完善海外引才政策
不管是企業家,還是明星,現在,移民不移居的情況很多,他們多數人的事業和生活仍然在國內。富豪、明星、官員移民當中,約有80%的人並不是為了離開中國,他們隻是為了換取一個身份。在這些人看來,獲取收益的最佳地點仍然在中國,而移民則是為了將錢放在一個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寧願把他送到英國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劍橋,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時候那樣:上下學自己走,走幾條馬路就到學校,遇見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長去接,汽車知道避讓行人,不用給老師送禮和拍馬屁,就這麼簡單。”——網友“北京劉媽媽”
這篇講述移民原因的博客,一經上網便引發熱議,“出國潮”來了,“就這麼簡單”。
去年走了15萬人
2012年12月,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國際人才藍皮書顯示,2011年中國對外移民超過15萬,富裕人群及知識精英成為移民主力。2005年至2010年國際移民總數從1.95億人增長到2.14億人,占世界人口比例達到3.1%。
輿論稱,當前大批精英的離去是我國所謂的“第三次移民潮”。
自1949年以來,被公認的“移民潮”有兩次,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國留學潮,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技術移民潮。這些人選擇移民的原因大多是:方便子女教育、出入境方便、活得更有尊嚴、為未來養老做準備。
這一次與前兩次有所不同,近些年移民的多是以新生富豪為代表的群體,而移民的手段主要是投資,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業家,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財富安全。
有媒體報道,國內移民中介數量大增。據統計,僅廣州一個城市辦理移民業務的中介機構就超過600家。每到周末,移民市場生意紅火。
今年6月,田耕全家將移居加拿大,剛剛給別墅找到買家的他對新生活充滿了期待。田耕表示,自己的親戚有些已經先過去了,自己去考察了兩次,感覺相對於國內,在加拿大工作更輕鬆,物價和住房的壓力也比較小。“加拿大物價低,那邊的生活基本水平的門檻不高:居住環境良好,各種生活用品質量不錯,各種食物安全放心,電影、戲劇、運動比賽等娛樂活動的消費不足為慮。”同時,沒有房價過高之憂,滿足普通人需求的公寓式新房30萬加幣左右,移民買房可以付最低10%的首付,月供負擔不重。非常普通的工作,個人年收入稅後3—5萬加幣,沒太大負擔。
更讓田耕心動的是,加國完善的教育和醫療保障。“我靠開網吧起家,後來投資商業地產,老婆不上班,我們在國內沒有醫保,不敢生病;孩子今年5歲,馬上要上小學也沒著落呢。”在田耕看來,70萬的移民花費“很值,非常值”。據他介紹,身邊一些靠自己單幹起來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出去的念頭。
據招商銀行與貝恩顧問公司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稱,個人資產超過1億元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還有47%正在考慮移民。大企業主三成已移民五成正考慮。換言之,八成的大企業家已經或打算移民。
《報告》稱,第三次移民潮顯著的特點是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比重增加,主要以中青年為主,受教育程度和職業層次高,經濟實力、融入意識和參政意識較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人才戰略專題研究組組長王輝耀分析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出國越來越便利;經濟發展,使人們越來越富裕,部分人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出國;教育程度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這些在客觀上為移民創造了條件。
國內有名的移民中介僑外集團北京分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巍告訴記者,僑外的移民客戶年齡層主要集中1965年到1980年之間生人,企業高管和私人企業主為主的人群。“辦理移民的客戶80%都是為了子女的教育,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在開放、學業壓力不大的環境中成長。另外則是因為事業發展的需求以及改善生活環境的願望。”
他們為什麼紛紛移民
如果不是一件官司,恐怕沒有人知曉,北京俏江南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蘭已經於2012年9月17日注銷了北京戶口,成了一名外籍人士。
作為企業家,張蘭的移民並不是特殊的個案。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剛剛發家不久的富豪們奔走海外,離家棄國?
曾經,張蘭是北京某區政協委員,2年前,她在鳳凰衛視節目中,按著胸脯講:我是愛國的,我的心永遠向著祖國。我不會出國移民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