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給部委設計LOGO
推薦
作者:王璞
驅動國家機器運轉的各部委機構,通常人們隻會依照其職能記住它們的名字,也有人會想起它們那規格不一的白地黑字門牌。
不過,其中許多部委都有一個不常被人注意,但是能讓人迅速識別出的“LOGO”,也就是標誌。而且,有的LOGO還被注冊成為商標。
有執法性質的機構
多采用國徽圖案
依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組成國務院的各部委以及國務院下屬的國家局、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單位的對外顯著標誌是國徽。
而在一些帶有執法性質的機構,它們也會選擇采用國徽圖案作為標誌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就是國徽+專有標誌。
比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質檢局總局徽由橄欖枝和長城圍成圓形,國徽位於圓形上方,下方是代表公正性和準確性的天平。
根據官方解釋,其中國徽表示質監局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利益,以表示該部委在主管全國商品檢驗、衛生檢疫等工作時的態度。
2001年12月10日,質檢總局在同年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並並公開征集局徽,而最終並沒有找到滿意的作品,最後隻能沿用出入境檢驗檢疫徽標。
在標誌中出現國徽的還有公安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警徽。
警徽由國徽、盾牌、長城和鬆枝組成,其中用國徽強調人民警察是國家法律的捍衛者。
除了采用國徽元素,有的部委標誌還采用代表國家形象的元素—五星。比如司法部。司法部標誌以紅色盾牌為底,其中的五星照耀著長城,兩旁環繞橄欖枝。
比較特殊的是宗教局。宗教局新標誌由橄欖枝環抱四色中國結,標誌設計者、Highest公司設計師張軍告訴記者,出於宗教局同各大宗教團體方便打交道的考慮,所設計的標誌有別於其他部委,是由橄欖枝環抱四色中國結。
部委標識更喜歡用英文縮寫
而不是拚音
從時間上看,大部分部委推出標誌,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前後。
最典型的要屬商務部。2003年,根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成立的商務部,隨著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外經貿事務越來越頻繁,在與國內外企業交流時需要擁有一個統一的形象標誌。通過公開征集的方式,商務部最終確定了東道設計公司設計的標誌—四個圍成圓形的藍色方塊,以期待在國內外貿易交流合作中流暢和諧。
因為同樣原因更換標誌的還有國家統計局。2000年8月,國家統計局麵向社會公開征集局徽。事實上,在此之前統計局已有專屬標誌—由“統計”的漢語拚音首字母“T”和“J”組成。隨著國家統計局同國外機構合作交流的增多,比如勞動力調查、工資統計和德國統計局合作,能源統計同國際能源署合作,傳統標誌不利於在國際間的交流場合中使用。
最終,國家統計局在征集來的482件作品中,選擇了正邦公司的設計方案。方案將原先標誌中的“T”和“J”換成了中國政府統計局英文表示“China Statistics”的首字母“C”和“S”,並通過對字母的變形組成餅形圖,用統計元素來代表行業特征。
外事合作的需要使得越來越多的部委英文名的縮寫出現在標誌中,相比方塊漢字,字母也更容易“拗”出造型,“畫”出更具體的形象,來契合部委的工作職能。
類似的還有衛計委和知識產權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標誌由“C”、“F”、“P”三個英文字母組成,彎成“C”形的橄欖枝是China的字頭,“F”、“P”變形成“人口”二字,同時又是Family Planning(計劃生育)的縮寫,這也是國際通用的符號。知識產權局標誌則由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縮寫“I”、“P”演變而來,字母同代表國家的五星構成橢圓形,看上去有點像宇宙空間軌道,標誌設計者、美妍設計師劉女士介紹道:“標誌用來暗指知識的無限性”。
需要說明的是,有的部委為了保證LOGO獨一無二,特地將標誌注冊為商標。比如商務部就將自己的標誌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備案。
將標誌用作商標注冊更多出現在部委下屬的機構中,比如成立於2003年12月、作為司法部直屬事業單位的司法部司法協助交流中心,機構在成立兩年後申請將標誌注冊為商標,並於2008年12月申請完成。
和“錢”打交道的
部委都有標誌
在各部委中,同經濟相關、與金融行業打交道的部委似乎都不缺標誌。最早公開征集的是“發行貨幣”的中國人民銀行。198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為慶祝成立40周年,在《金融時報》上發文,公開征集行徽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