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節 劉備遇險(1 / 2)

卻說劉備自到了荊州,劉表待之甚厚。

一日,正相聚飲酒,忽報降將張武、陳孫在新野擄掠人民,共謀造反,劉表不由大驚道:“二賊又反,為禍不小!”

聽到劉表之言,劉備不僅對著劉表說道:“不須兄長憂慮,玄德請往討之。”

聽到劉備之言,劉表不禁大喜,即點三萬軍,與玄德前去,玄德領命即行,不一日,來到新野。

張武、陳孫引兵來迎,劉備與關羽、張飛、出馬在門旗下,望見張武所騎之馬,極其雄駿。

劉備大喜道:“此必千裏馬也。”

言未畢,張飛挺槍而出,徑衝彼陣,張武縱馬來迎,不三合,被趙雲一矛刺落馬下,隨手扯住轡頭,牽馬回陣。

陳孫見了,隨趕來奪,緊接著隻見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見到主將死了,剩下的人眾皆潰散。

劉備招安餘黨,平複江夏諸縣,班師而回,劉表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

酒至半酣,劉表不禁對著劉備說道:“吾弟如此雄才,荊州有倚賴也。但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策皆足為慮。”

劉備不僅說道:“弟有二將,足可委用:使張飛巡南越之境;雲長拒固子城,以鎮張魯;大公子拒三江,以當孫策。何足慮哉?”

劉表大喜,欲從其言。

而此時蒯越留在荊州,見到劉表跟劉備越來越好,再加上劉備又立下了戰功,不由心中大急。

隻見一日蒯越告其姊蔡夫人道:“劉備遣二將居外,而自居荊州,久必為患。”

蔡夫人乃夜對劉表道:“我聞荊州人多與劉備往來,不可不防之。今容其居住城中,無益,不若遣使他往。”

聽到蔡夫人之言,劉表不禁說道:“玄德仁人也。”

聽到劉表之言,蔡氏不禁接著說道:“隻恐他人不似汝心。”

表沉吟不答。

次日出城,見劉備所乘之馬極駿,問之,知是張武之馬,劉表稱讚不已。

劉備遂將此馬送與劉表,劉表大喜,騎回城中,蒯越見而問之,隻聽劉表說道:“此玄德所送也。”

聽到劉表之言,蒯越不禁說道:“昔先兄蒯良,最善相馬;越亦頗曉。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張武為此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劉表聽其言,次日請玄德飲宴,因言道:“昨承惠良馬,深感厚意。但賢弟不時征進,可以用之。敬當送還。”

劉備起謝,劉表又曰:“賢弟久居此間,恐廢武事,襄陽屬邑新野縣,頗有錢糧。弟可引本部軍馬於本縣屯紮,何如?”

劉備領諾,次日,謝別劉表,引本部軍馬徑往新野。

原來蔡夫人素疑劉備,隻要遇玄德與表敘論,必來竊聽,是時正在屏風後,聞玄德此言,心甚恨之。

劉備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因見己身髀肉複生,亦不覺潸然流涕,少頃複入席。表見玄德有淚容,奇怪的問劉備。

劉備不禁長歎道:“玄德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騎,髀裏肉生。日月磋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表聽罷不禁安慰道:“吾聞賢弟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賢弟盡舉當世名士,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吾弟之先,何慮功業不建乎?”

劉備乘著酒興,失口答道:“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劉表聞言默然,劉備自知語失,托醉而起,歸館舍安歇。

卻說劉表聞玄德語,口雖不言,心懷不足,別了玄德,退入內宅。蔡夫人道:“適間我於屏後聽得劉備之言,甚輕覷人,足見其有吞並荊州之意。今若不除,必為後患。”

劉表並沒有作答,但搖頭而已。蔡氏乃密召蒯越入,商議能事,蒯越道:“請先就館舍殺之,然後告知刺史。”

蔡氏然其言,蒯越趕忙出去,便連夜點軍。

卻說玄德在館舍中秉燭而坐,三更以後,方欲就寢,忽一人叩門而入,視之乃陳登也:原來陳登探知蔡瑁欲害玄德,特夤夜來報。

當下陳登將蔡瑁之謀,報知劉備,催促玄德速速起身,劉備不禁問道:“元龍是怎麼知道的?未辭景升,如何便去?”

陳登不禁對著劉備說道:“公若辭,必遭蒯良之害矣,至於屬下為什麼知道,實在是在這荊州有一好友乃是荊州的官員,冒死告訴屬下的。”

玄德聽到陳登之言,急喚從者,一齊上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等到蒯良領軍到館舍時,玄德已去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