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年高考出成績來,當年的招生成績會突然地爆滿。前年高考有一個班就考取了三個清華、一個北大,那一年秋季,高三複讀班的招生就不得了,理綜班人數達到兩百,教室裏的學生跟插竹簽沒有兩樣,寫作業都要斜著隻能一隻手。某一同學要從自己座位出去,整個一排人都得走到走廊去。
這樣的問題在幾年前就漸漸顯露,到如今情況更嚴重。城南區曾有人提出建議,將初中部搬遷到郊外,再建一座學校,把如今初中部送給高中部來用,這樣擴容問題就得到解決。但提議雖不錯,可執行卻不易。另建一所學校,至少需要兩三個億,這樣的資金城南區拿不出,申請市裏支援也不可能,從省裏要項目又沒有更好的門路。這事便一直拖下來。
周思雨言下之意是對這樣的事有謀求之路,教育局如果有領導在奔波,變為現實的可能性就增大一些。
楊東軒麵前不會考慮這樣的事情,自己在教育局立足未穩,跟年連偉和距離其他領導的關係也複雜,還處在給人排斥的時段,自己的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笑嗬嗬地跟周思雨和其他領導打哈哈,走到行政大樓,學校有接待用的小會議室。走進會議室,裏麵擺了時鮮水果、瓜子和瓶裝水,完全是要開重要會議的樣子。楊東軒心裏也有感觸,自己之前在政府辦雖也是與教育方麵工作有關的,但如果到一中來會有怎麼樣的態度?難怪在體製裏的人都想往上爬,都會往金字塔頂尖鑽。不說直接的利益得取,單是這種到哪裏都受到熱情招待受到高標準尊重,就足夠讓人向往、讓人無節操地謀求鑽營。
進到會議室,周思雨請楊東軒坐到主座位置,楊東軒也不客氣。坐下後,周思雨坐在楊東軒身邊,其他人也都坐下來。周思雨便帶頭鼓掌,歡迎的掌聲很激越,顯得大家對楊東軒到來很高興、期盼已久似的。楊東軒心裏明白,這不過是一種表態而已。從每一個人說來,都不希望楊東軒將之前在學校的不公正待遇,回饋在他們各人的身上,這樣對他們說來之前的種種努力有可能白費了。雖然楊東軒沒有權限將他們的職位給撤了,但要想再進步,在關鍵時機阻攔一下,提出一些異議卻是幾句話的事,太輕鬆了。
將人捧上位要費很多資源才能夠做到,但要攔阻一個人的進步,不需要什麼資源的。隻要在關鍵環節說幾句負麵的話,對能力或工作態度進行質疑就足夠了。
掌聲過後,請楊東軒講話,在講話之前,周思雨對楊東軒評說幾句,自然將之前楊東軒在一中最輝煌最燦爛的事跡說出來,又經加工、升華,使得這副局長的任命變得很有基礎,完全是楊東軒努力所致。周思雨沒有提到楊東軒在牛潭村小學救人的事,這件事按說更彰顯人的品德,可在當任副局長的問題上卻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周思雨說得很短,三分鍾樣子,卻將楊東軒這樣的副局長高度概括與總結,形象一下子拔高起來。這份總結很有力度,顯然也是費心費力的。有這樣的總結在前,會議室裏的其他人神態間不免受到影響,悄悄地改變。
一中很多人自以為對楊東軒很了解,知根知底,心裏未免對他不夠尊重,即使在外表上不會表露,內心裏會不以為然。可周思雨這樣總結、提升之後,讓人們有新的感受,覺得確實如此。每一位領導能夠到位子上都不簡單。
接著,請楊東軒講話,做指示。楊東軒看了看坐在身邊的周思雨,說,“首先感謝周校,我從第一天走上工作崗位就是周校給我引導的,第一步邁出就受到周校的感染。在一中,周校的人格魅力那是有目共睹。說句實話,教師隊伍裏人才薈萃,是幹部隊伍裏的精英,又是人文隊伍最集中的所在。自古人文之間有文人相輕的的壞習慣,如今新時代雖然這種習氣弱了、不明顯了,但要我們敬佩一個人卻不容易做到。可周校長在一中,有誰不敬佩她?這樣一位校長帶領下,就是一中的希望也是一中的未來。我相信,在周校長的帶領下,一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這樣的講話沒有針對性,也沒有實質性的工作,不過是彼此都要找一個緩解關係的契機。在這種情況下見麵,說的都是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