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德教育集團(1 / 2)

聽外麵的聲音,那歡愉之聲,楊東軒便知道是宋嘉倫過來了。知道他在周家,宋嘉倫吵著要過來是肯定的,沒想到會這樣快,可能先在打電話時就動身的。出門,見宋嘉倫被宋玥秋拉著,可他卻拚力往前要跑,人重心都壓在腿上,放手就會摔倒。

見楊東軒出來,宋嘉倫更用力,楊東軒見了也擔心他會摔。忙跨大步衝到宋玥秋麵前將宋嘉倫抱起來,小家夥非常開心,大叫,“爸爸、爸爸、爸爸。”。楊東軒多少有些尷尬,之前不論在省城宋家還是在城南區大華大廈,相處的時間長,宋嘉倫這樣叫他沒有太大反應,如今,隔一些天不在一起,聽著叫“爸爸”,宋玥秋、楊東軒和張藍都有些刺耳。

倒是跟在宋玥秋後麵的宋韻秋,對楊東軒伸出拳頭,在警示他不要辜負了她姐姐。

“不是說明天一起到外麵玩嗎。”楊東軒問小家夥,岔開他的注意力。

“聽到你來了省城,哪還坐得住。在路上一直在催,還要我撞紅燈。”宋玥秋說。

“嘉嘉,撞紅燈對不對呀。”楊東軒說。

“爸爸,不是我撞紅燈,是媽媽,是媽媽不乖。紅燈停、綠燈行,我記住的。”宋嘉倫說,便記誦上學經,“……紅燈停、綠燈行,來園路上靠右行,交通規則要記清……”

楊東軒便給張藍招呼,“張阿姨好。”

“小楊今天到省城來?”張藍說。

“是,跟城南區其他幾個人一起過來,到省府交一些材料。明天還會留在省城。”楊東軒忙說明了,張藍不想他影響工作。

“工作上一定不要耽擱。”張藍說,楊東軒答應明天帶宋嘉倫出去玩,會不會影響工作,城南區一起來到人會這麼安排,她也不好細說。知道楊東軒不是多嘴的人,宋家的情況他知道後,反而比之前更注意一下細節。

“我有分寸呢,張阿姨,明天上午沒什麼安排,下午會約人吃飯,不一定約得上,到時候再說。”楊東軒解釋了自己的情況,免得張藍誤解。

之前與宋家的關係因為不知宋家底細,反而單純一些,如今,知道底細後,彼此之間可能會有更多誤解的可能。宋家如此深厚的政治資源,楊東軒作為底層的、才開始走進體製裏的人,哪不知巴結上宋家後會有多大攀升的空間?不肯錯過,適當表現自己,都是很正常的做法。宋家對刻意巴結的人肯定會有防範心,但生活中翩翩有些人是不能避免的,這也是一種很矛盾的存在。楊東軒更特殊一些,不說當初在天橋下這麼危險之際,從車流裏救下宋嘉倫,之後為宋嘉倫的恢複健康,付出也極多。宋家肯定會有所回饋,不需要楊東軒表露什麼他們都會做到,但也會有原則來做。

對楊東軒的為人,宋家也是信得過的,要不是這樣周瑾瑜也不可能對他認可,對他直接幫助。

“又是那一套。”宋韻秋說,很不滿,社會上請客吃飯辦事的潛在做法,讓她很反感。

楊東軒苦笑一下,說,“請人吃飯有多難,你知道不知道。”

“那就不請不得了,大家省事。”宋韻秋說。

“事情哪會這樣簡單,我也這樣想的,可我的領導會怎麼想?他擔心我不請客吃飯,要辦的事會被拖、會不給重視、甚至會卡下來。即使明知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存在,還是請吃飯了才踏實,吃過飯了得到的承諾更可信。”楊東軒苦笑著,這些話也表示自己的無奈。

周阿姨插話說,“小楊說這話是實話。要辦什麼工作本來很單純,大多數人不指望辦事得到什麼好處,可偏偏有些人在位子上利用自己的權力,拿、卡、要,吃吃喝喝,才肯辦事。一來二往,想辦事的人誰不怕遇上這種人,幹脆,都請客吃飯,送禮送錢,風氣也就壞了。”

“自己掌握好分寸,這一點,不論什麼時候都要記清楚。”張藍說,自然是說給楊東軒聽到,不想他受到潛規則影響太多,以至於變壞。

“阿姨,我記住了。”

有些事情不能改變,但有些底線卻不容越過,楊東軒知道張藍的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楊東軒不是聖徒,卻知道拿、卡、要、貪會進牢房的,到時候誰也幫不上他。

過周家來,主要是因為宋嘉倫的緣故,他吵著要來,宋玥秋便奈何不了他。張藍不放心他們過來,才跟著,宋韻秋則是好事,在家裏也坐不住。到周家,也沒說什麼多說,聊了一陣春節情況,感歎一番節日氣氛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