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豪:往後退,他用筆跳芭蕾
書族人
作者:神小風
從小女孩的蓬蓬裙之夢,到明爭暗鬥的公主先修班,隻見他簡單幾筆勾勒,就將芭蕾舞者的內心世界表露無疑,再搭配幽默犀利的短語,一下子,“Ballet Monsters芭蕾群陰”從粉絲頁上的眾人熱烈按讚分享,到出版成圖文書《芭蕾女孩的秘密日記》,一上市也旋即再刷,熱烈程度令人忍不住訝異:原來,台灣竟有這麼多人熱愛芭蕾?
芭蕾迷的確不少,但從沒人像他這樣,用簡單易懂的幽默圖文來解析芭蕾舞。他是林秉豪,在成為圖文作家“芭蕾群陰”之前,早已是業界知名的舞衣設計師,更自創品牌KeithLink。他筆下的芭蕾世界並不光鮮亮麗,而是帶著一點點陰暗,一點點尖酸,卻又不失其幽默本質,舞者間的私密心事都被他一一畫出。正如他所言:“我知道芭蕾的可貴在哪裏。”睜著亮晃晃的眼睛,藏在林秉豪大男孩般稚氣臉孔下的,是對芭蕾不變的愛。
原來這才叫作芭蕾!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讓大家覺得芭蕾舞不是那麼遙遠。”聊起粉絲頁“芭蕾群陰”的誕生,林秉豪說,一開始隻是貼在自己的頁麵上,沒想到受到朋友們的熱烈歡迎,紛紛起哄分享,還有不認識的人想要加他為好友,定期追蹤他又畫了什麼,索性成立粉絲頁,開張第一天就有三千個粉絲,更讓許多身處芭蕾圈的朋友心有戚戚焉,“說我把他們的心聲都畫出來了!”他也勤於更新,除了芭蕾相關圖文,還時不時張貼芭蕾舞相關訊息、演出,世界杯足球賽時更將足球和芭蕾作結合,因為肢體都是他們共通的語言。他說自己有些“雞婆”,在作畫的同時,會很想分享一些國外芭蕾舞界的狀況、職場生活等相關知識給讀者,讓圖文創作除了好笑外,“也附帶一點教育意義在裏麵”。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林秉豪的芭蕾夢,很早就開始萌芽:“我在屏東長大,在鄉下,人們對於芭蕾舞這件事是很難理解的。”雖然小學時看妹妹學了一陣子的芭蕾舞,但對這三個字仍是隻有模糊的概念。直到無意間買了一卷美國芭蕾舞團VHS錄像帶,“按下play鍵的那刻,我才知道,原來這才叫作芭蕾!”
從無到有,對芭蕾舞一見鍾情,問他原因是什麼?“人體的線條吧。”林秉豪回憶,當時的自己連誰是柴可夫斯基都不知道,卻對舞者的線條深深著迷:“芭蕾舞者和一般運動員的身體線條很不一樣,我喜愛芭蕾,喜愛到會去觀察選手的肌肉。”他表示,芭蕾舞使用肌肉的力道不輸給體操選手,但優雅度遠遠勝過他們。
從小學舞的妹妹後來沒踏上芭蕾之路,反倒是身為哥哥的他擁抱了芭蕾夢,家人會覺得驚訝嗎?“他們小時候就覺得我怪怪的。”林秉豪笑說,以前的男生從輔導班逃課,通常會去撞球間等地方鬼混,隻有他會去書店看人體、舞蹈相關的書籍。鄉下沒有大型連鎖書店,隻有販賣教科書的普通書店,在信息匱乏的情況下,他求知的欲望更盛,“會很渴望知道更多”。熱愛芭蕾的他,高二開始正式學習芭蕾舞,之後順利考上台北藝術大學舞蹈係。原本隻是單純熱愛芭蕾的他,卻沒想到後來的舞者生活,竟令人如此難以忍受。
競爭,永無止境的輪回
早上七點打太極,八點半上學科,午餐後一點又接著上術科……這就是舞蹈係一天的生活,“我第二個禮拜就後悔了”,連周休二日也要拿來練習,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舞蹈上,能撐下來的都是菁英中的菁英。但對林秉豪而言,這樣的生活實在無法接受:“我心裏一直在呐喊,這不是大學生活,這是軍校!”他也多次表示,自己並沒有想要當一個舞者,隻是因為熱愛芭蕾,很想體驗當下的感受,“但喜歡跟真的要去執行是兩回事”。這種高壓的生活讓他非常痛苦,他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時間全部奉獻出去,於是很快便放棄。問他會後悔念舞蹈係嗎?林秉豪搖搖頭,“我不會覺得我選錯路,我隻是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