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書房:濁水溪以南最活耀的獨立書店
寵書宣言
作者:王乾任
不算台北都會區,全台灣最有名、最活耀的獨立書店,當屬坐落於嘉義市長榮街的洪雅書房,雖然洪雅書店的店主人餘國信自謙,洪雅隻是“濁水溪以南最活耀的社運書店”。
我自己是嘉義人,住家離洪雅書店不遠,走路約莫十分鍾不到的路程,深知一家獨立書店能在這個地方存活十多年有多麼不容易。這裏可是連最好做的酒水生意都不一定能撐得下來,更別說開書店了,而且還是不賣參考書(中南部大多數書店都一定會賣教科書與參考書),不賣文具(台灣的小區書店特色是複合銷售文具,文具是主要獲利來源),不賣暢銷書,隻賣自己想賣的書的獨立書店。
長榮街是一條隻有兩線道的小馬路,更像寬巷而非馬路,馬路兩旁全都是民宅,而且是非常有嘉義特色的兩層樓木造日式民宅(雖然很多目前已經改建或整修,看不出當年的日式木造建築模樣)。周間午後造訪,隻有一片安靜,偶爾幾輛摩托車路過,絕非人聲鼎沸的商業鬧區。然而,南台灣最有活力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就坐落在此不起眼的小街道上。
說洪雅書房最有活力,當歸功於主事者餘國信。當年在台南昆山工專汽修科讀書的餘國信,親眼看見許多環境汙染破壞的狀況,覺得環保與環境教育十分重要。世紀末的1999年,年僅21歲的餘國信,在嘉義創辦了洪雅書房。
“洪雅”是早年在嘉義附近活動的平埔族的族名,餘國信以此作為書店名稱。“洪雅”是日本人移川子之藏在人類學的調查中,於日據時代發現雲林鬥南(他裏霧社)、嘉義市(諸羅山社)、嘉義縣民雄(打貓社)為平埔族中較為相似的族群,當時命名為洪雅族。
問起為什麼想開書店?國信兄開玩笑地說,“因為小時候不讀書啊!”其實,國信兄小時候家境並不好,連畢業旅行都沒錢參加。長大後愛上賞鳥,後來又因此而愛上山林大地,了解到台灣的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於是開始參加環境運動,認識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隻不過,他始終覺得朋友之間似乎欠缺了點什麼。
有一次,國信兄回嘉義時進到醫師張宏榮開設的“台灣圖書室”,發現在這個充滿藏書、還有人導讀的另類圖書館裏非常開心,爾後常常跑去看書,還下定決心,畢業後“不如來開間書店好了!”這樣便可以提供一個讓朋友聚會的空間,連結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朋友們想過來時就可以過來。
洪雅書房專賣文史、環保類的人文書籍雜誌,以及冷門非主流的小眾音樂、T恤等,一看就是包準賠錢的生意。當初沒人看好餘國信的洪雅書房能夠活下來,笑說不到三個月肯定結束營業。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雖然洪雅書房幾經搬遷,但在國信兄的堅持,以及眾人支持之下,還是活下來了。2005年餘國信在長榮街買下一棟透天厝,書店經營得越來越穩健,也越來越強壯。
洪雅書店小歸小,銷售的書籍冷門歸冷門,店內布局仍然很雅致,地板是木頭地板,書店空間呈現環保與自然野趣,且不吝於讓來客坐下來閱讀、休憩,一點都不像尋常商業空間,反而更像是一般人家的大書房。店內一角,則張貼著許多讀者寫給洪雅書房與餘國信的信件,可見其人氣之高。
洪雅書房除了賣書、CD以及環境保育相關商品之外,每周三晚上還固定舉辦免費演講、讀書會等,目前已經持續舉辦了六百多場。書房的演講活動有了知名度後,吸引不少在地文史及環保生態人士、作家聚集,除了新出道的作家、歌手把小書店的講座當成圓夢基地,陳明章、胡德夫、侯孝賢、昆濱伯等名人,也都曾來洪雅書房演講。如今每周三晚上的演講,總是把十多坪大的小店擠得人滿為患,成為嘉義的文化地標。
走複合經營之路
當年洪雅書房剛成立時,有一群人婆婆媽媽十分支持餘國信的書店計劃,雖然不見得會買洪雅書房店內陳列販賣的書籍,卻義無反顧地每個人每個月出資五百元(新台幣)給餘國信繳納書店的店租,讓他免於書店業績不佳被迫關門的窘境。
國信兄為了支撐書店營運,也去打過許多零工,送報、送貨,跑到台南七股兼任解說員,可以說隻要能賺錢什麼都幹,就是要堅持把洪雅書房辦下去,難怪可以感動一票根本不買書的婆婆媽媽,出錢出力,讓他維持理想。
洪雅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除了國信兄肯拚命,還有一群誌工力挺外,也跟洪雅書房的經營理念和落實方式的轉型有關係。國信兄有鑒於社運人士越活越窮,獨立書店越走利基越窄的困境,決定走一條複合經營之路。